无尽的烦恼怎样解脱
(2014-02-11 01:00:48)
标签:
心理咨询杂谈 |
【来询者基本情况】 林某,女,21岁,大学一年级学生,半年前因食过量镇静药物自杀未遂而休学。
[来询者主诉]一个月前,经有关部门同意,回校旁听某门课程,两周后又开始出现与同学处不好关系,自卑;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听课;摆脱不了自我烦恼;绝望、想自杀。[对来询者量表测试与观察] ①气质性格测试,(采用气质性格自我评定量表)为典型抑郁型气质和内向性格。 ②“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问卷》(UPI问卷)”测试,总分值46分(属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类型),其中包括:第8项(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第25项(想死)等,自我感觉心理健康方面“有” 问题。 ③忧郁症评定量表(SDS)测试,T分值76(属严重忧郁)。 ④咨询观察,来询者在初次求询时,表情痛苦、低头、双手捂面、抽泣。[来询者个人背景]来询者自幼成长在某市远郊县农村,其父是工人,母亲在家务农。来询者自认为生长在一个不太好的家庭环境中,父亲没什么文化,性情暴躁,经常打骂母亲,对几个孩子也很凶,来询者从小惧怕和疏远父亲,怜悯母亲。幼年时,来询者与父母同住一室,一次她偶然窥视到其父母性生活,她很恐惧,认为父亲在欺负母亲,从此更加厌恶其父。同时又出于好奇心,一次在与一个同龄男孩玩耍时,偷着模仿父母的行为。这幼年的“性经历”一直使她无法淡忘。随后,她开始出现手淫行为,到12岁左右最为频繁,虽然也觉得这样做无聊讨厌,但无法自制。随着年龄增长,她开始感到此种 行为的羞耻,并怀疑自己的生殖器官被(手淫)弄变形了,时常感到身上有异味,事事都躲避着人。来询者说,在那一时期,“每天都生活在最阴暗的角落里,与人隔膜着,似乎只有做那些事(手淫)才能聊以自慰。”直到她月经初潮(受到惊吓),才终于停止了手淫行为。但是怀疑自己性器官与别人不同、认为自己身上有味儿的念头,却成了“后遗症”,使她天天生活在苦恼之中。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来询者开始对男同学有了好感,也很想与男同学交往,但由于“心中总被阴影笼罩着”,她只能远远躲着别人,偶尔和男同学在一起,就感到紧张、无话可谈,由于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知道自己不是个好女人,便主动避开。后来发展到与同班女同学之间也没话可说,时常感到孤独,情绪沮丧,精神恍惚,有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为此也严重影响了学业。来询者小学、初中学习成绩优异,并考取了某市重点高中,但由于“这些问题”干扰,学习精力越来越集中不了,高三时成绩几乎落到全班最后,最终高考发挥失常落榜,后回到县中学重读高三,勉强考取了大学。在重读高三时,来询者经历了初恋的失败,她把失恋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忧郁的性格不能给别人带来快感造成的”。从此她更加自卑、孤癖。刚入大学时,来询者充满美好的幻想,尤其在“爱情”方面。但事与愿违,不久又陷入过去的“阴影”里不能自拔。感到无法与班里男同学接近,与女生也日渐疏远,时常为此而痛苦烦恼,上课注意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学习,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门主课不及格。她越来越觉得自己连起码的与人交往能力也没有,学习也不行了,今后生活不会幸福。这种情绪使她无法复习功课应付补考,她曾试图寻求解脱,无端地向自己的父母姐妹哭闹发泄,甚至放纵自己,但仍然摆脱不了困境,她绝望了,几次试图自杀,最后吞食过量镇静药物被送到医院抢救……。出院后休学回家。一个月前回校旁听课程,又出现不良情绪反映,为此来咨询求诊。
[分析诊断]从来询者主诉和其成长环境与个人经历,可以看到:来询者其幼年的性经历(窥视成人性生活并模仿),导致少年时期的不良行为(手淫)习惯,又发展为进入青春期后的性心理畸形(自己已经变坏了、有异味、性器官变形了),最后形成性心理异常导致人格障碍问题。来询者性心理异常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
1.童年经历的错误认知。其一,由于来询者自幼生活在父亲粗暴行为的不良家庭环境中,使其把父母作爱与父亲虐待母亲联系在一起,错误地形成男女性生活就是男人欺负女人的丑恶行为的认识。其二,把幼年时期的性模仿和性游戏,错误地与成年人的性生活看成一回事儿,而时常为此感到羞耻和内疚,无法淡忘。
2.对少年时期的不良行为习惯缺乏正确认识。一是把自己的手淫行为看成是一种不可告人的罪恶;二是怀疑手淫已经对自己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从而得出,自己已经不是个好女孩儿的错误结论。
3.上述两个问题的错误认识,本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生活实践或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得到纠正、解脱或者淡化,但由于来询者性格内向、抑郁寡言、将其隐藏在内心,并不断强化,在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已形成了不良的心理定势:认为自己不是个好人,与正常人无法相比,惧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面目”。并且把自己各方面的失利,包括失恋、人际问题、学习不好等都归咎于此,说明已形成了人格障碍。
4.来询者这种不良心理定势与其寻求正常人生活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心理冲突,而又无法解脱,最终导致绝望、寻死的念头。
[咨询治疗目标及方法]1.由于来询者自杀意识较强,需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2.不能排除来询者情感性精神病的可能性,需要精神科大夫进一步确诊。3.改变其不良心理人格要从病因入手,重点是让来询者重新认识幼年时的“性经历”和少年时期的“手淫”行为,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否定其不良心理定势的基础,从而达到逐步矫正病态人格的目的。4.采用以钟友彬教授认知领悟疗法为主的心理咨询方式①。[咨询过程及效果]在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首先与精神科大夫取得联系,安排来询者前去就诊,排除了精神病的可能性,并在对来询者采取保护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学校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建议该学生回家继续休息疗养、调整情绪。对来询者咨询先后进行了四次:第一次咨询:来询者主动求询,时间约1小时。主要倾听来询者陈述问题及经过,并谈了其幼年时的“性经历”。之后,心理咨询师向她讲了对其“性经历”的两点分析:第一、幼年偷看到其父母的性行为,是生活中的偶然事件,之所以给她留下很深的心理“创伤”,是因为她当时(甚至到现在)把父母性行为与父亲平时脾气暴躁、经常欺负母亲联系在一起,从而认为性行为是父亲在欺负母亲,是丑 ①认知领悟疗法是我国精神病专家钟友彬先生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详见《中国心理分析》钟友彬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 恶的。其实,男女夫妻生活是很美好的,她的上述想法是不对的。第二、幼年时,她与同龄男孩儿模仿成年人的“性”行为,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时期的性游戏,是处于此年龄阶段儿童性心理的正常行为,是儿童识别和学习自己的性角色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不存在任何罪恶。而来询者之所以为此感到自责,是因为在用成年人的行为规范标准和道德观念来解释幼年时的性游戏,这是很荒唐的。以上两点分析,来询者表示可以接受。最后,给她布置作业:让其按上述两点分析,重新回忆和认识幼年时的“性经历”。并约好下周再来。第二次咨询:一周后应约来咨询。时间1小时左右。来询者反映,上次谈话后感到有些失望。她原先听人介绍说心理咨询很管用,以为一谈就可解除痛苦,可谈话之后仍然没能摆脱烦恼,(作业完成的也不好)认为幼年的事已经过去,急于解脱目前的困境。心理咨询师首先向她说明了她的“病因”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而是自幼至今逐步形成的,要彻底解脱需要有一个过程。并解释了什么是 “领悟疗法”,和她一起讨论了如何进行“认识领悟疗法”的计划。在谈话启发下,来询者诉说了少年时期手淫的一些情况。最后,咨询员和她一起分析了她所面临的困难:一是休学,二是脱离了原来的班集体,出现烦恼不安这是正常的,要她有个思想准备,同时向她介绍了音乐放松疗法调节情绪,让她每天坚持去做,另外让她重做上次布置的作业(重新认识幼年时的“性经历”)。第三次咨询:第二次咨询一周后应约前来,时间1小时。来询者首先让心理咨询师看了她新写的近三千字的作业,作业中详细叙述了她童年“性经历”和长期煎熬于手淫的苦恼,以及由此带来的成长经历的挫折和“病态”发生的经过。心理咨询师先是询问来询者现在怎样看待她过去的手淫行为,然后帮助她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手淫问题,指出,青年人到了性发育成熟,就会产生性的欲望,并以不同的方式反应和发泄,包括手淫,所以青年人偶然出现手淫是正常的性心理和生理反映,不必惊慌失措,有的人过于频繁的手淫,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对此也不必大惊小怪。只要对这种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起居生活,丰富自己的社会兴趣爱好,是可以摆脱掉对自慰行为的依恋的。手淫的真正危害,则是心理上的压抑、恐惧和忧虑引起的。例如,不是采用疏导和转移自己注意力来摆脱手淫,而是简单地抑制,结果反而形成心理上的暗示性强化,更加无法解脱;或者是担心手淫对身体造成伤害等疑病心理。并向她指出,她正是受了心理上的伤害。来询者对此表示接受。最后又给她布置作业,让其根据此次谈话重新认识过去的手淫行为。第四次咨询:上次咨询后约一周左右,来询者主动来询。时间35分钟,来询者显得很兴奋,并交了上次布置的作业。作业中详细谈了她对过去难以启齿的手淫行为的重新认识。并讲了在周末回家后向母亲悄悄倾诉了隐藏在内心十几年的秘密,她“原以为自己做了天塌下来的大错事”,可是其母对此并没有“表示很大的惊奇”,而是给予她同情和安慰,向她讲了妇女卫生的知识,而且还讲了母亲与父亲相爱的感情和母亲对于家庭生活的满足感。这使来询者彻底推翻了她一直认为母亲是“一个感情压抑,生活在痛苦之中的人”的看法,真正认识到过去对父母关系的猜疑和假想都是一种“偏见”。来询者讲述了她与母亲交谈后的思想过程,她回顾了几次心理咨询师对她的分析以及精神科大夫(去精神科确诊是否精神病时大夫对其进行了咨询治疗)的开导,感到已领悟到了自己苦恼的原因所在,她感到对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充满着信心。正如她的作业中最后一句所言:“我不愿再背着沉重的包袱了,我要坦然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此后,该学生休学回家,并因故中断咨询联系。
[总结分析]此案例属于典型的由于幼年意外事件刺激和少年时期不良行为所形成的,性心理异常所致人格障碍。对此类人格障碍,采用心理分析,使来询者领悟到自己的“病因”所在,最后达到纠正自己的人格偏差的认识领悟疗法,可以说是较为适用的。通过本案例的咨询治疗过程,可以看到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来询者的“错误观念”正在改变,抑郁心理症状得到缓解,绝望(自杀)意识正逐步淡化,情绪上开始出现积极的变化。说明此案例咨询采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正确的。但也应看到,咨询过程中,由于人格障碍的顽固性与来询者急于摆脱痛苦的迫切性之间的矛盾,造成来询者对咨询效果期望值过高、急于求成,而对咨询治疗的时间过程和困难估计不足,一度产生对心理咨询治疗的怀疑,影响了咨询效果。因此,在此类问题的咨询治疗过程中,既要努力使来询者建立战胜心理疾病的信心,同时,也要使其认识到咨询治疗的困难和长期性。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师点评]这是一例由性心理障碍导致的忧郁性人格障碍。忧郁性人格障碍是由于某特定事件或内心冲突所引起的一种过度的消极情绪沉淀、累积而成。忧郁性人格障碍者自我感觉为身心疲乏,精力不足,思维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工作效率降低;由此又产生自卑,失去社会交往的自信,表现为畏惧、退缩;对生活失去信心;严重时有轻生自杀意念。心理咨询师根据来询者有较强的自杀意念,首先进行危机干预,避免出现不应出现的事情;其次,根据来询者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采用领悟疗法,帮助她矫正对男女性生活及幼年期性游戏、少年期手淫行为的不全面看法;第三运用环境支持法,使与她有关的其他人员(如她的母亲)一起做这一工作;第四,还介绍了音乐放松训练法,鼓励她练习,以调整情绪。由于人格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现象,人格障碍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治疗也需较长的过程。这在来询者与心理咨询师双方均应有精神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