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孩子在想什么?
(2014-01-15 02:39:13)
标签:
恶性事件
西方国家
症状
生理
不知道
杂谈
|
|
“我现在都搞不懂自己的孩子在想些什么!”
和家长们聊到孩子的问题时,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事实上不要说有着相当年龄差距的长辈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怎么想的,就连彼此年纪相差不大的同学与同学、朋友与朋友之间也充满隔阂。在我们看来,现代青年人正处在价值选择的十字路口,多文化环境中成长的他们,在自我追寻中,他们感受到的最多的是困惑与迷失。在社会多元化与教育普及化的今天,他们在教育上、在交友上、在文化继承上都和过去存在太大的差异。正是由于此,对于他们心理的深入了解显得尤为必要与重要。据杭州学生心理热线对过去近十年12800多个咨询电话的统计结果。
因异性交往引发的青春期问题占青少年心理问题的16%,排序第一。在这些热线中,中学生来电占80%以上,初中生明显比高中生多;从男女比例看,70%都是女生。其他一些主要问题分别为:分数在孩子心中分量过重、父母要求太高使孩子压力过大以及同龄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摩擦。杭州的其他一些心理热线反映出的青少年问题也大致相同。
从杭州学生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一些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事实上,学生心理危机是一个综合的因素,它涵盖生理、心理、社会诸多方面,具体包括:处于性成熟过程与“生长爆发”阶段的发育冲突,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的模糊性,突发事件与应急能力低下(重大灾难、亲人亡故、身患重症、被奸污、高考落榜、恋爱失败等等),以及一些与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等有关系的前驱表现。从临床心理学角度看,心理危机又表现为一组症状的前驱表现。我们把与之有关的问题分为以下几类:抑郁以及自杀企图,多在15—19岁期间出现。焦虑,特别是害怕学校和社会性情境(孤独、不愿交际)。
出现行为问题和犯罪。不容忽视进食障碍(贪食、厌食等障碍)。滥用毒品(或药品),其危险性在于他们对毒品的危害性没有充分认识而无意间成瘾。当然以上五方面的问题也存在程度上的差异,有时也够不上心理危机的标准。按西方国家的标准,约1/5的学生可能发生上述问题,尤其是一个缺乏良好教育条件的环境(学校和家庭)能使那些脆弱学生的困难更加突出和恶化,并且容易同时诱发恶性事件。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