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的病程及预后
(2013-12-03 00:48:54)
孤独症是慢性病程,预后大多较差。预后的好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早年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病因或伴随其他疾病、训练教育状况有关。孤独症的预后目前本症预后大多较差,60%~70%患儿不能独立生活,无独立社交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终生监护;17%~25%的患儿能独立生活,但交往和行为方面仍有缺陷,不能胜任工作;5%~17%孤独症患儿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在青春期前发生癫痫发作。一般认为24~36个月内就开始干预治疗其预后较4岁以后治疗者为好。在欧美国家,已有不少通过教育和训练儿童基本恢复正常的报道。不予治疗绝大多数的孤独症儿童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极为重要。小部分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改善。早期或发病前已有的语言功能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具有这种潜能,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训练效果比无语言或言语功能差的患者效果好。Szatmor等(1989)提出了高功能孤独症预后良好,他报告16名不到6岁智商大于65的孤独症以后半数获大学文化程度或可进一步学习,独立生活。但既使是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罕见有完全正常者,其业余活动面或活动内容也是有限制的,不会做建设性的决策或建设性的意见。伴有其他疾病者,如结节性硬化者、癫痫、脆性X综合征、肝肾损害、听力受损等,预后较差。如起病涉及结节性硬化,它有进行性衰退的病程。总之,目前有关预后的研究报告不一致,今后需要严格使用统一的疾病诊断标准、智力测验、评定量表及标准化的社会功能测量量表,并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能得出较可靠的结果。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