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的培养途径
(2013-09-23 23:10:15)
标签:
自我认知自我意识自己杂谈 |
1.比较法。比较是自我认知的一种方法,有的人往往将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较,或是与各方面都劣于自己的人相比较,结果越比越自傲;而有的人往往以自己的短处与别人长处相比较,或是与各方面都优于自己的人相比较,结果越比越自卑。正确的比较应是双向比较,既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比,也与比自己差或相似的人比。比较时不能就事论事,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某一时、某一事作为惟一的衡量标准,而应进行全方位的比较。
2.体察法。即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体察自己。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可观察自己的镜子,有利于跳出自我防卫的圈子。借助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首要的前提是要与他人保持比较正常的人际关系,只有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才能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获得有益的自我认识。如果他人对自己存在成见或者关系非常特别,有可能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反映由于情感因素的影响而不够客观,以此来认识自己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这时就需要我们有清醒的头脑,能够对自己进行更客观的认识。
3.成果分析法。即借活动成果认识自己。从事多方面活动,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正确分析自己的活动成果,有利于他们客观认识自己的才能和个性特点,发挥长处,弥补短处。例如,自己作为学生干部,这次活动组织中出了一点问题,从中可以认识到自己可能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工作方法;在这次考试中成绩不够理想,说明自己的学习方法可能还不得当等。借助活动成果分析时,我们要有正确的归因方式,在成功和失败时要多做可以改变的、不稳定因素的归因,也就是要多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于自己是否努力,只有这样才可能使自己的行为产生更大的动力。同时,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冷静分析成功原因(或者自我反省总结,吸取失败教训),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在下次活动中仍然取得成功、避免失败。
4.交流法。即通过与他人交流认识自己。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如实表现自己,坦率地征求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闻过则改。在交流中,由于交流双方对希望交流的认识不同,因而对希望交流者自我意识确立的作用也不同。通常有以下四种情况:其一,自己和别人都认识到的(优点或缺点),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其二,别人未认识到而自己认识到的,较易形成肯定的自我意识。其三,别人已认识到自己未认识到的,这时自我意识确立的情况要视其对交流者信任度的不同而不同,与自己信任的人交流较易形成自我意识,反之,则较难形成确定的自我意识。其四,若自己和别人都未认识到,则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