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医生:家庭环境因素

(2013-08-28 22:48:20)
标签:

太原心理医生

人格

杂谈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除了生理遗传的先天性因素,受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比较大。我们经常说,“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充分说明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环境氛围,对子女人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格的雏形在学前教育时期就开始形成。这个时期孩子身体快速成长,自我意识逐步形成,情绪的社会性也在慢慢增强,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感觉和反应,这个时期如果经常受到接纳和表扬,会对自己产生自信和欢悦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经常受到排斥和批评,则会产生自卑和孤独等消极的情绪体验。通过游戏及与家人和其他小朋友的接触,粗略了解自己哪些地方让人讨厌,哪些地方招人喜欢,开始据此作为自己言行的价值取向,并强化受到表扬和鼓励的思想、言论和行为,摒弃受到批评或惩罚的言行,据此逐步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

         由于婴幼儿时期生活的环境主要在家庭和幼儿园,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和幼儿园阿姨,因此,父母和阿姨是孩子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主要学习和模仿对象,家庭或幼儿园的生活经历,父母、阿姨的教育引导,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证明,婴儿啼哭或烦躁不安时,如果母亲经常马上抱起孩子进行慰抚;或当孩子做出危险动作,如将不能吃的东西往嘴里塞,母亲经常持宽容态度,那么孩子长大后,依赖性可能会较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同样情况,如果母亲不马上抱起抚慰,或采取严厉的态度制止,经过坚持训练,孩子长大后,能渐渐学会自己面对不安,将来能比较适应人生的各种挑战。其他如父母和阿姨从小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团结友爱、和谐相处、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等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家庭、父母感情破裂经常吵闹打架的家庭,子女容易形成不良的人格特质,这样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抑郁心理,将来走向社会后,工作学习生活会缺乏自信,表现为不合群、脾气急躁、社会交往和自控能力差,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样,在家庭生活中受到无原则溺爱的孩子,长大以后独立工作、学习、生活能力差,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容易受别人意见左右等人格特质。在完全放任不管的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缺乏组织纪律性,没有团队意识,是非意识淡薄,社会适应性差。而过分严厉的家庭教育环境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诚实、礼貌、守纪、负责的个性特征,但也容易造成循规蹈矩、缺乏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遇事没有主见,对人屈从等人格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