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生命周期的概念

(2013-03-05 01:04:03)
标签:

都是

平均年龄

家庭生活

长度

中值

杂谈

一、家庭生命周期的概念家庭生命周期(familylifecycle)指的是一个家庭诞生、发展直至死亡的运动过程,它反映了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的变化规律。家庭随着家庭组织者的年龄增长,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并随着家庭组织者的寿命而消亡。家庭生命周期概念最初是美国人类学学者P·C·格里克于1947年首先提出来的,他还对一个家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作了划分。
      一个典型的家庭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起始与结束通常以相应人口(丈夫或妻子)事件发生时的均值年龄或中值年龄来表示,家庭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度等于结束与起始均值或中值年龄之差。比如,某个社会时期一批妇女的最后一个孩子离家时(即空巢阶段的开始),平均年龄是55岁,她们的丈夫死亡时(空巢阶段的结束)的平均年龄为65岁,那么这批妇女的空巢阶段为l0年。
      二、家庭生命周期与家庭功能从时间的维度上来看,婚姻关系表现为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婚姻关系的特点和问题是不同的;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家庭的 主要使命是不同的。
       下面对婚姻关系的各个发展阶段做简单介绍:
一、婚姻预备阶段:也称为恋爱交往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合适的配偶,通过相识和交往,增进双方的了解,相互考察对方的品质、能力、个性、家庭背景,以确定能否作为自己的结婚对象。如果发觉对方不是自己的理想对象,则结束恋爱关系,重新寻找。如果合适,则将对方列为“准丈夫(妻子)”,进一步培养婚前感情,为结婚作前期准备工作。这是自由婚的必经阶段,父母包办的婚姻可能不包含这一阶段。
二、新婚成家阶段:指男女双方履行了结婚手续和仪式后,以夫妻名义开始共同生活到子女出生前的这个阶段。这个阶段性生活开始,夫妻角色形成,家庭成员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夫妻互动,建立起新的婚姻和家庭系统,并调整与原来的家庭、朋友和同伴的关系,规划未来的家庭生活。这个阶段的婚姻关系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夫妻角色紊乱,仍旧保持婚前的生活习性,不能正常履行作为丈夫或妻子的义务。另一个问题是夫妻一方或双方与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处理不当,过分依赖或亲近,而影响了夫妻关系的健康发展。有的女性遇到问题不是夫妻共同解决,而是将娘家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无形中拉大了夫妻间的心理距离。还有的夫妻婚后仍与父母住在一起,如何协调婆媳关系也是婚姻分析师经常遇到的问题。三、生产子女阶段:妻子怀孕生了孩子,两人对偶关系变成了三角关系。这时夫妻面临婚姻关系的调整,给新的家庭成员留出空间,共同扮演起父母角色,并需要重新调整与原来家庭所形成的三代关系。这时期婚姻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夫妻双方在心理上或物质上准备不足,难以承担起哺育孩子的责任,或是妻子过分专注于孩子,忽视了丈夫的需要,或是丈夫忽视了对妻子的关心。
四、子女成长阶段:养育和管教子女,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物质和精神的支持,这是这个时期夫妻双方的中心任务。随着孩子的长大,家庭会出现“亲子三角关系”,即由父亲、母亲和孩子三者之间可能产生的特殊情感与联盟关系,父亲或母亲一方出于对孩子的偏爱,无形中形成了“同盟”,被“冷落”的另一方难免产生不满情绪。这种情况在家庭中非常普遍。孩子长大后,亲子关系会逐渐发生变化,孩子需要独立自主,在心理上有脱离父母管教的倾向,这时侯如何处理亲子问题又成为一个棘手问题。
五、子女成家脱离阶段:子女长大成人,结婚成家后相继脱离父母,老夫妻重新回到了二人时代。这个阶段面临的问题有:夫妻如何适应子女脱离后的二人生活。对夫妻感情原本稳定的家庭,可通过夫妻一方对另一方的互助,度过这个困难时期。而对原本关系不良的夫妻,孩子的脱离成为婚姻问题重新爆发的导火线,过去因为碍于子女的成长而勉强凑合,现在孩子成家了,有的夫妻开始重新清算感情问题,甚至婚姻关系会随之解体。
六、家庭空巢阶段:此时夫妻双方进入中老年,面临退休回家等问题。夫妻双方如何适应寂寞生活,如何打发闲暇时光,成为新的问题。如果夫妻双方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此阶段就成为夫妻共同享受人生乐趣的大好时光。
     反之,如果不能适应这种生活上的剧变,家庭矛盾,夫妻冲突的机会就会大增。
 七、婚姻晚景阶段:这个时期夫妻双方应尽可能地保持婚姻的功能与情趣,并以家庭的中间一代为核心,并尽可能地支持和照顾上一代,开始回顾与诠释自己的一生,不可避免地面临配偶、亲友的丧亡问题,配偶丧亡后如何度过精神危机,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