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医生:心理疾病概述

(2013-01-29 22:58:43)
标签:

太原心理医生

杂谈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曾有过心情不好或情绪低落及压抑的经历,有些人还会出现一些更严重的心理不适及异常。实际上,心理问题是极其常见的。据统计,在大学生中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及障碍的人数占总数的30%左右。心理健康与否或心理正常与否的界限是相对而言的,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因此不能随意地给任何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贴上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标签。对于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等概念,人们往往容易混淆,并会不恰当地使用。对于什么是心理问题、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心理学有不同的说法。
      《心理异常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对心理异常的定义是:产生于个体身上或与当前心理压力或无能力联系的,或显著增加死亡、痛苦、无能力或自由的危险的,且有临床显著行为和心理症候群或行为方式的状态,为心理异常。美国人力服务部认为: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负面,指思维、心境和行为的非正常状态,它与痛苦和功能损伤相联系。一般来说,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可把心理问题划分为4个等级,即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健康状态是指人在一个时间段里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不良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婚恋挫折、人际关系不良)、身体不良状况等因素引起的。不良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内能得到缓解,对人的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一般能完成日常工作和学习,只是感觉到“很累”、“没劲”、“不高兴”等。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大部分能通过自身调整,如休息、运动、旅游、娱乐等方式,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少部分人如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就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尽快得到调整。
      心理障碍是指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自己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或偏离。有心理障碍的人,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例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儿童出现成人行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等。这种状态中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动作方面),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这种状态对人的社会功能影响较大,使人不能按照常人的标准完成某项社会功能。
     如,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有心理医生的指导。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可能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和记忆力下降,头脑有粘滞感、空白感,内心有强烈自卑感和痛苦感,情绪低落,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如消化系统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心血管系统可能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不能或勉强完成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治疗而康复,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因此,从发展的进程和严重程度上来说,如果心理上出现了问题,经过很长时间还解决不了,就会形成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仍然解决不了,才会形成心理疾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