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心理故事:我做故我在
(2012-09-26 00:09:49)
标签:
利先科乌克兰社会意义连环杀手北京二环路 |
可以去看看西班牙电影《深海长眠》。故事取材于拉蒙·蒙德罗的真实经历:他于我思故我在。岁在跳水时受伤,高位截瘫,从此生活不能自理,三十多年里,他一直在争取安乐死的权利。对于他来说,自己仅仅在生理意义上还活着,在社会意义上已经死了,因为他不能做任何事!推而广之,如果一个生理上健康的人也陷于“不能做什么事”的处境,他也会有在社会意义上“死”去,至少是“濒死”的感觉。什么样的情况才叫“不能做事”呢?
一是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或者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有意义的事。缺乏生活目标,没有职业,都等于陷入这种处境。
二是想做些有意义的事,但屡屡失败。比如一个学生成绩怎么也不能提升,或者一个员工在事业上遇到失败,甚至失业。和缺乏实际意义的事如“游戏”相比,做有意义的事需要更多技能,更多客观条件,同时也伴随着更多毅力和耐心。这时,当事人就会陷入“社会意义上死亡”的焦虑:什么事也插不上手,怎么也不会被人重视,在社会上逐渐被挤到边缘。于是,他会索性做一些无意义的事,在其中体验一下自己的存在。我们可以在一些极端例子里发现,不为任何利益回报,仅仅为了做成一件事,就能成为强大的心理动力。连环杀手是这方面的典型。连环杀手中固然也有人以劫财或劫色为目的,但许多连环杀手仅仅以杀人为乐。看到一个活人变成“物体”,被自己摆弄、控制,是其中的快乐之源。连环杀手的祖师叫“开膛手杰克”,19世纪末游逛于伦敦街头,专门刺杀妓女。虽然在许多影视作品里他都被“捕获”过,但在历史上此人的身份从来未被查清。警方只知道他是医生或者屠夫,因为每次杀人后,他都很专业地将尸体开膛破肚,把内脏一样样取出。1999年,乌克兰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阿纳托利·奥诺普利先科因谋杀52人被判死刑,一年后乌克兰废除死刑时获得赦免。奥诺普利先科亲口对记者说,赦免我可不是好主意,我以杀人为乐,或许哪一天我就会杀掉克拉夫丘克(当时的乌克兰总统,亲手签署了废除死刑的法令)。 “购物狂”行为是一种心理发泄。自从香港电影《购物狂》上演后,人们已经能够理解这一点。但是,一个人何以能从“购物”中得到发泄呢?这里你要知道人们想发泄的是什么,通常是挫折,也就是行动的中断或失败。购物是一个行动,它很容易成功。比起摔砸东西之类的发泄,购物似乎又是件有意义的事。同时,购物狂多为女性,又不具有攻击和暴力习惯。于是,女主人公便用一件容易做的事,发泄在不容易做的事中体会的失败感。青少年儿童最容易受挫,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而陷入社会意义上的“濒死”状态。为了排解这种焦虑,他们往往做出匪夷所思的行为。因为能力有限,无法靠攻击他人与社会来发泄,不少孩子都有过自伤自残的经历。男孩子用烟头烫自己,女孩子选择用刀子自伤,这些事件时有发生。如今,青少年可以支配的物质工具的水平大幅提升,有些青少年开始以暴力和违法的方式体验“做事”的快乐。前不久,北京“二环十三郎”事件震动全国。媒体的跟踪报导让公众知道,一批无所事事的青年聚集在北京二环路飙车,他们置自伤和伤害他人的可能于不顾,赢者仅仅获得一箱汽油,可以说毫无利益诉求,仅仅是为了在极速中体验一下自己的存在。
前一篇:太原心理医生:桑代克的联结说
后一篇:太原心理医生:这些伤口如此美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