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医生:究竟是谁的问题?

(2012-05-08 23:14:13)
标签:

太原心理医生

中国

家庭关系

夫妻关系

家庭成员

杂谈

    这是一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在我的咨询中不断地上演。

前来求助的一家三口,基本上是因为孩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烦恼:上课坐不住的,不想上学的,学校行为不良的,学业成绩差的,等等诸如此类。我们的会谈往往从孩子的问题开始,最后多数会演变成一场奇怪的多角戏:父母开始互相指责,甚至控诉。有些父母扭扭捏捏,谈起家庭关系轻描淡写,如云掠过。如果我说,“如果你们不告诉我实话,我没办法帮助你们。”他们呈现给我的,往往也是充满冲突的夫妻关系。最有意思的是一对夫妻,因为儿子厌学前来求助,青春期的儿子没有任何原因地不去上学,夫妻看起来很恩爱和谐,谈起话来慢声细语、通情达理。但最后我发现,这对夫妻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处于分居状态,十多年来一家三口住在一套房的三间房里,相安无事。最后这对看起来恩爱无比的夫妻从我这儿走的时候,神色黯然,哭得一塌糊涂。

于是,我有了一个发现:在孩子问题的背后,往往存在着父母之间纠结、冲突的夫妻关系。换句话说,孩子的问题行为,往往是父母之间冲突关系的呈现。很有意思,对吧?尤其是,这些常年累积的夫妻冲突已经成为家庭功能的一部分,在家庭关系中顺畅地运行,就像一场外人看起来别扭的舞蹈,而家庭成员之间却配合默契,进退有度。在这样混乱的家庭关系中,家庭成员会感觉痛苦、无助,却不能打破既有的格局。所以,有时的咨询就变成了破冰和探险,我不知道前面等待我的是什么,我甚至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是,撕裂原有的家庭关系是孩子行为改变的必经历程。

这是在很多中国家庭中常见的情形。做父母的,会有一种普遍性的、习惯性的育儿焦虑,这种焦虑会把父母的大部分注意力“绑架”在孩子身上,使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和焦点。于是,父母对孩子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孩子的情绪、行为和问题,却很难看见自身在孩子的问题中扮演的角色,更难理解,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换句话说,中国父母更习惯直接地去爱孩子,而不善于通过爱丈夫或妻子使孩子受益。事实上,父母的婚姻感受和质量与一个孩子的心理成长密切相关,孩子会从父母的美满幸福的婚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安全感,这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自我认同,确立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同时寻找自己在家庭中的正确位置和适当的空间。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父母要学会经营夫妻关系,善于沟通,而不是维持表面上的和谐。因为夫妻之间的裂隙、错乱、冲突都将以孩子的问题来呈现,从这一点上来说,幸福美满的夫妻关系远比单纯地提供给孩子父母之爱更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