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恋爱是一次心理创伤的治疗

(2012-04-11 01:26:43)
标签:

星座

心理创伤

心灵创伤

黄维仁

亲子关系

杂谈

    爱的过程,可以治疗童年的心灵创伤。这是黄维仁博士提出的“恋爱是心理完形”理论。人在恋爱时心理会退化到三岁之前的状态,这是一个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所以,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特征。

我们比较之下,会发现,恋人之间和婴儿与父母之间,都是没有“心理疆界”的,有一种分不出彼此的感觉,都有被对方无条件接纳为重要中心人物的心理需要,且伴随有分离焦虑(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而当心理需要不能满足时,我们也会无意识地选择用小时候去博得父母欢心的方式去对待恋人,要么用哭闹来惩罚对方,要么变得特别顺从去讨好。

恋爱时,因为信任与不设防,也是最容易伤上加伤的时刻。心理越不成熟的人,越容易依赖对方;心理越没有安全感的人,越容易变本加厉地要求伴侣去弥补过去受过的伤害。很多不幸婚姻的个案中,一方由于早年受了伤,却在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地讨回,加倍地索取,不思付出,而造成惨痛的结局。

从某种角度来看,你爱什么人,你的爱情怎么发展,早已是深深地植根于你的童年经历中了,所以,一个人的婚姻关系与亲子关系其实是息息相关、丝丝入扣的。

当然,在恋爱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慢慢长大,就象婴儿也必然是要逐渐脱离父母的怀抱一样,告别“共生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蜕变!如果在恋爱中,被充分地照顾与关注,这可以促使人们不自觉地产生新的心理需求,比如:个人空间、自主等等,也盼望对方能完全接纳。这就是爱情的“个体化期”。这是一个充满冲突的阶段,一旦有人经受不了考验,两人的关系就会重新退回到“共生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以前那个甜蜜的共生,而是“敌对共生”了。

因此,只有我们自己是一个健全的自我,才能给别人真正的爱,也才能在爱情中获得更多的成长与幸福。如果心理创作较深的人,急于走进爱情,则一件异常悲惨的事情,除了暂时地减缓痛苦,日后更大的伤痛将会出现。故,最好整理好自己,治疗好自己的心理创伤之后,再去走进婚恋状态,才是对自己和别人都负责的人生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