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在情绪紧张或情绪受到刺激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突然发生腹痛而引起腹泻,这时大便多呈水样或稀软样;二是本来正准备排便而立刻便意全消,如经常这样则会发生便秘。当情绪恢复正常或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消除后,大便也随之恢复正常。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经过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心理因素是这种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事实也证明了这个结论,各种原因的情绪紧张均可以引起腹泻(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便秘。我们可以先从解剖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与粪便的贮留、排泄有直接关系的大肠构造及其生理功能。大肠是由阑尾、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而构成,直肠末端便是肛门。乙状结肠与直肠结合的弯曲处为大肠肠腔最窄之处,这是便于粪便的贮藏。大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使其浓缩成粪块贮存起来。
在大脑皮层的作用下大肠发生蠕动,这时粪便通过乙状结肠排入直肠以致最后将粪便排出体外。大脑皮层的作用也可抑制肠蠕动,使正常的排便发生障碍而导致粪便滞留,形成便秘。大脑皮层的这种作用通常是受情绪影响的。医学家曾做过实验,他们用直肠镜长期观察人的乙状结肠,并有意识地使受试者产主忧郁、失望或愤怒、焦虑、反抗等情绪,这时他们就发现肠蠕动受到抑制,乙状14生活中的心理学结肠发生痉挛(收缩)而使粪便滞留,反复如此就会发生便秘。科学家发现,受试者产生恐惧、内疚和不满等情绪时,大肠蠕动增强,乙状结肠松弛,使人会即刻感到要大便甚至发生遗便,此时大便多不成型或稀水样,即发生了腹泻。
另外,有的人因情绪紧张造成腹泻、便秘交替发生,这就是结肠激惹症。有的人由于情绪紧张使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刺激肠蠕动增强,肠黏膜分泌过甚,使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性下降而造成肠黏膜化脓或出血,形成溃疡,即溃疡性结肠炎。以上情况均说明紧张的情绪状态与便秘和腹泻有着直接的关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