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文化因素现代1.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教育由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我国社会自古以来就给予教师职业特殊心理的定位,称教师为“圣人”,“天地君亲师”,赋予教师特殊的人格要求,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人师表”,不能有半点差错。就是今天,社会仍然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讴歌教师“春蚕丝尽”、“红烛泪干”的无私敬业奉献精神。这些文化观念无形中将教师职业理想化、完美化,经过长期的积淀已经成为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待,成为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基本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使教师的精神负担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因为教师一时闪失会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因此,教师得处处小心,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与心理压力。
2.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上经常呼吁人们要尊师重道,似乎教师职业是社会上最崇高,最应该受到重视和保护的职业。实际上少数地区时常发生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及不良学生殴打教师,甚至杀害教师的事件,侵害教师合法权益的情况仍旧在继续,有些时候教师处在十分无助的状态,而有关部门对此类事情的反应冷漠,处理消极,甚至包庇侵犯教师权力的人。由于社会缺乏对教师强有力的支持系统,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3.经济待遇偏低。我国政府为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一直在作不懈的努力,现在教师的经济待遇比过去确实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但普遍还不高。尤其是农村和山区学校教师的工作条件与生活环境还极其艰苦,经济条件仍然很差,他们的经济收入与同期毕业在其他行业工作的同学相比,显得寒酸。由于教师的经济待遇与社会舆论的宣传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容易造成部分教师的心理失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