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我的存在是个负担
(2012-03-25 01:33:54)
标签:
育儿
太原
心理咨询师
自杀念头
神经性厌食症
杂谈
|
|
求助者自述:真的好想去死,这样生活着太痛苦了。爸爸妈妈为了我操碎了心,他们太累了,我真的没用,他们太累了,可是我又不能让他们不操心,只有走了才是一种解脱……”
小李坐在我的面前,两眼无神地盯着我,那是一种近乎绝望的眼神,却又带着一丝留恋。面对着这样的一双眼睛,我陷入了沉思。应该说,小李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姑娘,19岁的脸上洋溢着浓浓的青春气息。她来自一个在上海算得上是中产阶级的家庭,妈妈是一个大公司的高级会计师,爸爸是一个生意人。也许人们想象有钱的父母与孩子会缺少交流,可她家并不存在这个问题,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层面的人,家里的亲属在国内外也很有成就。
因此,似乎很自然,父母对她期望很高,每件事情都希望她争第一,加上从小聪明伶俐,人长得个子高挑,面目清秀。在家里,她备受爸爸妈妈宠爱;在亲朋好友面前,她听到的都是赞扬;在学校里,她是老师心目里的好学生,同学们心目中的偶像。这一切,令她骄傲,令她欢乐,用她妈妈的话说:这是个昂着头的小公主!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一年前,她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而患病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她的香港堂姐说了一句:你有些胖,该减肥了。高贵的小公主不能容忍自己不完美,她开始了减肥生活。一谈起她的减肥生活,她的眼睛就放出一种兴奋的光:“老师,您想象不到我当时有多么大的毅力!”是的,我不得不承认她是有毅力的。
可是,减肥的结果让她不幸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将近1.70米身高的她现在只有30多公斤,憔悴、无力,只有从她的眼神里还能捕捉到当年美丽的影子。昔日的高傲公主因为病痛不得不休学了。休学在家养病的她,并没有忘记要考大学。高考的日子一天一天临近,她的心也一天一天烦躁。一年的休学已经让她感到自己不能应付高考,但是一向不服输的性格又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她。在高考第一门课考完以后,她表现出反常的烦躁,她甚至大声叫喊:我不行了,肯定考不好了,没有脸再考了,要是考不上大学我就完了。后来,凭借以往扎实的学习基础,她考入了大学。虽然她感到遗憾,因为不是她理想中的学校,但实际上这已经很不错了。然而,这时的她,被病痛折磨着,已经难以适应学校的学习节奏。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现在的她已经不再是同学们崇拜的对象,也不再是老师心目里的优秀生,她的成绩只能在班里排到中等。同学们看她的眼光里充满着复杂的同情与不解,老师们也对她不再表示特别喜爱,甚至还有过一个心理咨询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确实是有病,应该看看医生。”
这一切的变化,都让“小公主”受不了。“我不能接受大家都对我另眼看待,我无法忍受别人的俯视,我不能落在别人后面,我还有远大的理想,要做最成功的人,要用最好的来献给爸爸妈妈。可是现在这些都还能实现么?”
瘦弱的身躯,疲惫的精神,看着爸爸妈妈每天充满忧郁的眼神,想想自己满心的憧憬和现实的无奈,小李的精神快要承受不住了,于是,极度痛苦的她向我说了开头的那些话!
其实,小李产生想自杀的念头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她已经处在一种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她长期以来的优越感和自尊使她感到自己应该是最好的,而现在的她却难以赢得以往的尊重和赞扬;另一方面,她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过去她一直是父母的骄傲,现在她却不再是父母的骄傲,而是一种担忧。她不能承受父母的关怀,反而认为这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也来自于她自觉现状的难以改变。矛盾冲突令她无法接受自己,她想用死亡来逃避这一切。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注意到在小李的人格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强迫倾向。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必须要遵循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也令她感到痛苦:她给自己规定了如果是7点钟吃早饭,那么,早或晚了哪怕是5分钟,她也会觉得不舒服;她给自己规定了每餐吃些什么,如果稍有改动,她会大发雷霆……在她的生活中,她不断要求自己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在极度困倦的时候还要求自己做功课,虽然自己也知道效率很低……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她对自己的外形感到惭愧,可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瘦了;她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感到失望,却又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她对父母的苦心能够理解,却难以改变自己的想法;她想努力与自己的身体抗争,却又每每放弃……种种的压力与矛盾让她难以承受。而且,她把所有的内外因素都归结成自我的无价值感和罪恶感,认为自己的存在是对父母和别人的负担,是对自己的摧残。这样,自杀的念头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于是,在咨询过程中,面对她的无价值和无意义的自我判断,心理咨询师引导她思考一些问题,诸如“你觉得你的死是对父母的一个交待么?”“那你父母怎么看待你的这个交待呢?”“你的死能够证明什么呢?”“所有的这些矛盾都是不可解决的么?”
在引导其思考所面临问题的同时,心理咨询师还帮助她调整抑郁情绪。实际上,在众多矛盾的包围中,小李已失去了对问题正确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她难以、也不愿意与人交流,情绪转移也很困难,更谈不上认知的自我调整。而且,她所关注的都是周围的同情、怜悯、不屑等负面信息,这就对其抑郁情绪产生了负强化的作用,使她更难以找到有力的社会支持。实际上,她的厌食症只是危机产生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的内部因素是在其人格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惟我独尊、难以面对挫折的不良特征,只是在外部刺激下被强化而产生了行为问题。
所以,在引导其宣泄的基础上,心理咨询师运用相关技术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积极的方面,运用正强化的方法来逐渐恢复其信心,并同时使用了代币法让其慢慢地减轻对吃饭的厌恶。还充分调动其社会支持系统对其进行积极强化,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潜力,让她感受到周围人们对她的态度并不是对一个病人的怜悯,而是对她的一种信任和敬佩,让她感觉形到战胜困难是一种很值得骄傲的事情。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小李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自杀想法是多么的不负责任和懦弱,认识到这些并不是难以克服的困难,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所在。在最后一次的咨询中,心理咨询师看到了她久违的笑脸,真的,这个瘦瘦的女孩子笑起来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阳光!
太原心理咨询师案例点评:很多时候,危机的产生是由于外部刺激诱发了内部的无价值感或负罪感,这时候危机干预的重点并不是要关注外部刺激因素,而是要从来访者的内部找出其积极点,并导其认清积极方面,激发其理性观念,帮助其理性地看待面临的危机。当然,首先要做的是解除危机发生的危险,然后再进行咨询治疗。实际上,自杀是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和时间过程,一般而言,自杀者从产生自杀意图到具体实施自杀行为,其问会表现出在生死之间选择时的心理矛盾,既想自杀,又希望得到外界的帮助和理解。小李的情况还属于一种危机的初级阶段,因为,在咨询过程中和她直接讨论自杀的问题,包括时间、地点、方式以及自杀前的愿望等,她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安排,可见,她的自杀念头只是一个萌芽。在实际情况中,只要充分调动起来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激发其理性思考能力,危机还是可以摆脱的!
小贴士:自杀念头的产生是一个过程;不要担心和希望自杀的人谈论自杀;对于有自杀念头的人,应该充分调动其社会支持系统,激发其理性观念;对于外部刺激严重的人,应该及早发现其自杀念头,将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