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孩子的心理疲劳

(2011-12-30 00:12:01)
标签:

心理

心理性疲劳

心理疲劳

生理疲劳

生理性

杂谈

    有些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得不想动弹”。这里所说的累是孩子在紧张学习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有的是属于生理疲劳,有的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比如,孩子参加了一些消耗体力的劳动,或参加了一场足球赛,都会使平常缺乏锻炼的孩子感到疲劳。
      不过,由于孩子们精力旺盛,能在短暂的较充分的休息之后,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是人的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他的危害性,不仅会引起人的生理疲劳,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要想消除孩子的心理疲劳,光靠保证睡眠时间是不行的。心理疲劳严重的,还可能发展成心理病态,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经常处于“疲劳”状态时,应分析一下到底是属于生理性疲劳还是属于心理性疲劳。有心理性疲劳的孩子常有以下几种表现:①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痛”、“头痛”等。②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③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④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 251躁,或者转移话题。⑤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如果发现自己孩子的累是属于心理性疲劳,父母不必过于惊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