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没有人能够完全不怯懦和畏惧,最幸运的人有时也不免有懦弱胆小、畏缩不前的心理状态。但如果这成为一种习惯,它就会成为情绪上的一种疾弊,它使人过于谨慎、小心翼翼、多虑、犹豫不决,在心中还没有确定目标之时,已含有恐惧的意味,在稍有挫折时便退缩不前,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导致自我评价和自信心的下降,因而影响自我设计目标的完成。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必须摒弃害怕受伤、畏惧挫折的心理,摆正心态,以一颗健康有力的心尝试生活,明天才会有更好的开始。恐惧是人生的敌人恐惧是一种带有强迫性质的,不以人自身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的情绪。恐惧能摧残一个人的意志和生命。
它能影响人的胃、伤害人的修养、减少人的生理与精神的活力,进而破坏人的身体健康。它能打破人的希望、消退人的志气,而使人的心力“衰弱”至不能创造或从事任何事业。许多人简直对一切都怀着恐惧之心:他们怕风,怕受寒;他们吃东西时怕有毒,经营商业时怕赔钱;他们怕人言,怕舆论;他们怕困苦的时候到来,怕贫穷,怕失败,怕收获不佳,怕雷电,怕暴风……他们的生命,充满了怕,怕,怕!恐惧能摧残人的创造精神,足以杀灭个性而使人的精神机能趋于衰弱。大事业不是在恐惧的心情下可做成的。
一旦心怀恐惧、不祥的预感,则做什么事都不可能有效率。恐惧代表着、指示着人的无能与胆怯。这个恶魔,从古到今,都是人类最可怕的敌人,是人类文明事业的第四章 突破意志障碍的束缚破坏者。最坏的一种恐惧,就是常常预感着某种不祥之事的来临。这种不祥的预感,会笼罩着一个人的生命,像云雾笼罩着爆发之前的火山一样。有一些人对一些本来并不感到可怕的事情却产生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体验。他们自己也能意识到这种恐惧是完全不必要的,甚至能意识到这是不正常的表现,但却不能控制自己,即使尽了很大努力也依然无法摆脱和消除,因而感到极为不安。例如,有的人因偶然一次化学实验中试管发生爆炸,就再也不敢进实验室;有的学生因某次上体育课摔伤过,以后只要上体育课就恐惧;也有的人对人际交往恐惧。一位学生曾经这样描述他学习上的恐惧:“有一次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却一个字也说不出,但在老师的心目中,我应是个好学生。老师一次次叫我回答,我每次都没有满意的答案。我惭愧了,我沉默了,我的心在流血,在呼喊,在怒吼。我的眼前是茫然、茫然、茫然……不敢看老师的眼睛,我的心在急速地跳动,我害怕、我紧张,我害怕老师的提问,我害怕再让老师失望。我的心已不仅仅在课堂上跳动,它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地跳动,它像一个恶魔,每当上课或是要专注去做某件事情时,它就会出来妨碍我,折磨我。我觉得自己被一个怪物控制着,将永远听命于它,永远屈服于它。”
恐惧是人生命情感中难解的症结之一。
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命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平安无事的,总会遭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挫折、失败和痛苦。当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不愉快情绪,并为此紧张不安、忧虑、烦恼、担心、恐惧,程度从轻微的忧虑一直到惊慌失措。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某种困难或危险的处境,从而体验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作为一种生命情感的痛苦体验,是一种心理折磨。人们往往并不为已经到来的,或正在经历的事感到惧怕,而是对结果的预感产生恐慌,人们生怕无助、生怕排斥、生怕孤独、生怕伤害、生怕死亡的突然降临;同时人们也生怕失官、生怕失职、生怕失恋、生怕失亲、生怕声誉的瞬息失落。勇敢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心是治疗恐惧的良药,它能够中和恐惧思182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全集想,如同化学家通过在酸溶液里加一点碱,就可以破坏酸的腐蚀性一样。当人们心神不安时,当忧虑正消耗着他们的活力和精力时,他们是不可能获得最佳效率的,他们是不可能事半功倍地将事情办好的。所有的恐惧在某种程度上都与自己的软弱感和力不从心有关,因为此时他的思想意识和他体内的巨大力量是分离的。
一旦他开始变得心力交融,一旦他重新找到了让他自己感到满意和大彻大悟的那种平和感,那么,他将真正体味到做人的荣耀。感受到这种力量和享受到这种无穷力量的福祉之后,他绝对不会满足于心灵的不安和四处游荡,绝对不会满足于萎靡不振的模样。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说:“世界上最懦弱的事情就是害怕,应该忘了恐惧感,而把全部身心放在属于人类情感的真理上。”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循着哲人们的脚步,聆听他们的智慧的声音,我们哪还有可以恐惧的理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