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钱行为的背后
(2011-12-04 01:56:02)
标签:
少儿亲子关系解决负性人格杂谈 |
12岁这个年龄还是一个向“青少年期”过渡的时期。有一些发育较早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已经开始出现“青春期”的一些现象:如追求独立、叛逆等。偷钱行为是否可视为对父母要求的一种反抗呢?
另外,再来看看这个家庭的亲子关系。
在亲子关系中,表面上看来父母是强势,孩子是弱势。但是,强势的一方在对抗中未必能赢,弱势的一方在对抗中未必会输。这已在这个案例中得到证明。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独立是逐渐下降的。因此,亲子关系需要随着孩子人格的成长不断地相应作出调整、甚至改变。一个不断调整因而适应的亲子关系,才能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联系到本案例,孩子的偷钱行为与亲子关系的性质和状态是否有关联呢?
看来要解决本案例中的问题,一方面要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要调整亲子关系。
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下可能的问题解决步骤吧:
首先,父母应该在思想上作好准备。父母要理解到在现代社会中只有“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才是健康的,在思想上要树立对待孩子要平等、尊重的观念。父母要准备为自己不当的教育方式向孩子道歉,让孩子体会到、理解到父母对孩子的爱,同时父母坚决不能在孩子面前为自己不当的行为找任何借口开脱自己。
其次,父母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与孩子坐下来聊一聊她的生活,让孩子有机会充分、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需要,让孩子有机会尽情地吐露自己的心事,让孩子有机会把心底积压的负性情绪尽情地渲泄。父母此时应尽可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体会孩子的心情和想法。
父母要尝试与孩子建立一种真正亲密的关系,做一回孩子真正的“知心朋友”。在谈话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朋友之间是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的,因此父母要充分地表达对孩子优点的欣赏、对孩子渴望进步的信任。
然后,向孩子介绍父母的工作状况、家庭的经济条件,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辛劳、获得金钱的正当渠道,以及“偷钱行为”的可能后果。
最后,肯定孩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与孩子共同协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信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父母与孩子一定能改善关系,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同时,父母也应该认识到以下两点:
一方面,长期不良的亲子关系会导致双方长期的负性情绪的积累。因此,问题的解决可能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另一方面,父母一定要有解决问题的信心。只要父母能够发现并意识到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保持对孩子的一颗爱心和耐心,最终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孩子的人格健康成长。
相信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父母与孩子一定能改善关系,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同时,父母也应该认识到以下两点:
一方面,长期不良的亲子关系会导致双方长期的负性情绪的积累。因此,问题的解决可能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另一方面,父母一定要有解决问题的信心。只要父母能够发现并意识到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保持对孩子的一颗爱心和耐心,最终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孩子的人格健康成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