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多因幼稚心理在作怪
(2011-11-29 23:49:37)
标签:
《心理科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凯莎宝姿透明感心理杂谈 |
有人似乎天生脑子里只有自己,对别人的感受充耳不闻,而且不听劝,“屡教不改”,最后被扣上“自私”的帽子。
事实上,说他们“自私”可能太冤枉了。最近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只顾自己而不考虑他人,可能并不是因为“自私”,而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宝姿·凯莎等人发现,很多成年人常常陷入一种“自我透明感错觉”,就像回到小婴儿一样,认为别人理所当然知道自己的想法,不需解释,也不必为他人去做什么。
事实上,说他们“自私”可能太冤枉了。最近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只顾自己而不考虑他人,可能并不是因为“自私”,而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宝姿·凯莎等人发现,很多成年人常常陷入一种“自我透明感错觉”,就像回到小婴儿一样,认为别人理所当然知道自己的想法,不需解释,也不必为他人去做什么。
再碰到“自私”的人,与其苦劝他理解和分享,不如交给他些任务,帮他“成熟起来”,让他承担责任,可能效果更好。
前一篇:太原圆成心理咨询:婴幼教育非等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