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嫉妒是绿眼妖魔

(2010-07-08 02:03:11)
标签:

山西心理咨询

太原心理医生

太原心理咨询

太原圆成

太原圆成心理

山西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说嫉妒是绿眼妖魔,是因为它不仅呈现着一个人阴暗的一面,更要紧的是它可给别人造成身心上的伤害。嫉妒比自卑和自高自大要可怕得多。它从心底一出发,就像一条毒蛇一样吐着红色的信子,所及之处总使别人致伤致残,甚至致死,这种可怕的心理就是嫉妒。某省的一偏远山区,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无论男女,出山的很少,婚姻结合也都是当地“自给自足”。某年出村分配来一城里的师范生当教师。小伙子干净整洁的服饰、洒脱活泼的性格、渊博不凡的学识,像一条清亮的河流给沉闷的山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当然也像一朵艳丽的花招来山里的小姑娘围着他蜂飞蝶舞。可是,时间不长,小伙子竟遭杀害,凶手竟然是当地几个“光棍”。审讯的时候,问他们为什么杀害这个年轻的教师。
    其回答竟令人瞠目结舌:山里的小姑娘都围着这个教师转,而瞧不起他们。多么简单、多么轻易的杀人动机!不用过多思考,造成这一悲惨结果的罪魁祸首就是山里男人的嫉妒,在这个出色人物面前,他们想的不是向他学习,努力调整自己,改造自己向他看齐,与他公开合理的竞争,而是以恶毒的手段铲除对手,满足自己落后的私欲,这真令人可恨之余又觉得十分的可悲。嫉妒是一条毒蛇,它使平庸者变得疯狂而残忍,在渐次增长的恶妒中无情地伤害别人并成为一种可怕的惯性,而无辜者却被摧残得鲜血淋漓。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当的定位。正确地确立自己在生活与事业中的的位置,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嫉妒别人,以一颗平常之心善待别人也善待自己,那么哪怕是一份最平常的人生也自有它平常的珍贵!作家冯骥木曾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
    在洛杉矶,一位美国朋友开车带我去富人区观光,到那儿一瞧,千姿百态的房子和庭院,幽雅、宁静、舒适,真好比人间天堂。我忽在有个问题问他:“你们看到富人住在这漂亮的房子里,会不会嫉妒?”我这美国朋友惊讶地看着我,说:“嫉妒他们?为什么?他们能住在这里,说明他们遇上了一个好机会。如果我将来也遇到好机会,我会比他们住得还好!” 这便是标准的“老美”式回答。
    他们很看重机会。后来在日本,一位日本朋友说他要陪我看看不远处的富人区。日本人的富人区,小巧、幽静、精致、每座房子都像一个首饰盒,也挺美。我又想到上次问过美国朋友的那个问题,便问日本朋友: “你们看到富人们住着这样漂亮的房子嫉会妒吗?” 这个日本朋友稍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会的”。继而他解释道:“如果一个日本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通常会主动接近,以便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再设法超过他。” 噢,日本人真厉害。我想,前不久,一位南方朋友来看我,闲谈之中说到他们城市发展的很快,已经出现了国外那种“富人区”了。我铙有兴趣地打听其中的情况,据说有的院子里还有喷池、车库、门口有保安,还养大狼狗。我无意中想到问过美国朋友和日本朋友的那个问题,便又问他: “有没有去富人区参观呢?”“有呀,常有人去看,但不能进去,在门口扒一扒头而已。”这位南方朋友说。 “心理反应怎么样?会不会嫉妒?” “嫉妒?”他眉毛一扬,笑道:“何止嫉妒,恨不能把小子宰了!” 我听了怔住。难道嫉妒真是中国人的专利?瞧瞧,人的心理真是各具千秋,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而这种心理也会随着人文环境的变迁和文化层次的提高表现不出的倾向和变换出不同的色彩。以上这段文字,是冯先生在文章《富人区》时所描述的。通过这段文字使我们可以看到嫉妒是怎样的心理现实。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嫉妒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嫉妒是人际关系中的一大危害,它不仅破坏人与人之间已经建立起来的理解、信任和友爱,而且在人与人之间的播下了难以数计的不信任、怨恨和仇视,严重地妨碍和破坏着人际关系。
     所谓嫉妒是人在社会关系中时刻都发展着的情绪心理与社会心理。情绪,是人人都熟知的,并且人人都对其有着切身的体验。然而,要准确地描述它、认识它,即使是心理学家也是深感棘手的。情绪奥秘的揭示是颇有难度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与人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也日益复杂和多样。而情绪,特别是嫉妒心理情绪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又经常处于极为敏感的前沿地位,情绪因素对于协调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心理作用。因为人们在实际活动中无法再平静于对情绪奥妙的混沌状态,所以希望能在对情绪的理智把握中,更主动一些,更自觉一些。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谁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过的好,可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心里就会有一种酸楚的“滋味”。这“滋味”是什么呢?就是嫉妒心理的情绪的体验。而当人们的心理活动越过这种“滋味”,继续向前发展时,嫉妒心理就会随之发展和形成,而一旦出现了嫉妒行为,就又要反过来加深嫉妒心理的层次。就这样,嫉妒心理的恶魔就会千百次地纠缠着你,使你无法解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