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谈林黛玉的性格
(2010-02-20 23:58:00)
标签:
心理咨询师春尽小心眼狂病林黛玉潇湘太原圆成心理圆成心理咨询 |
林黛玉的性格属于典型的抑郁性格。这里试图从小说《红楼梦》有关林黛玉的描写分析她的性格。
(1)不总是悲伤,但容易引起悲伤反应 虽然林黛玉的父母双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心情不错,而且才思敏捷,作诗填词兴趣颇高,如“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以及在芦雪庭与史湘云和薛宝琴争联即景诗和中秋夜在凹晶馆与史湘云联诗直到快天明;斗嘴说笑兴趣盎然,如“潇湘子雅謔补余音”,对刘姥姥极尽讥讽的言语引得众人大笑不止。在元妃省亲游览大观园命姐妹题咏时,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其才,将众人压倒”,但由于元妃只命一匾一咏,未尽其愿。还有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黛玉同宝玉嬉闹了一个上午,也可以看出她的开心。 然而,林黛玉在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也确实很容易悲伤,尤其羡慕别人有亲人。例如,看见宝钗“有母有兄,不觉又滴下泪来”;“看见宝琴,想起自己没有姐妹,不免又哭了。”再如,一天晚上,她去看宝玉,被晴雯挡在屋外:“‘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进人来呢!’黛玉听了这话,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了。”
(3)容易悲观和容易看到事情的不利的一面 林黛玉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这反映在她的言语中,更明显的是反映在她所作的诗词中,以花自喻诉说自己的悲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从她作的《秋窗风雨夕》看,秋天不是美丽的而是凄凉可怕的,如“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通篇写的是秋天的凄凉和作者的悲伤。她在《葬花 19诗》中悲叹:“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桃花行》中感叹:“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亦愁……———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她填的词《唐多令》也借柳絮比喻自己“……漂泊一如人命薄……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她作“五美吟”时是比较高兴时候,但从“肠断乌啼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句和“红颜命薄古今同”句也可看出她的悲怨。即使她与史湘云在中秋月夜联诗,从她联的“晦朔魄空存”句和“冷月葬诗魂”句也显出她的颓丧。
(4)小心眼多,易怀疑,爱挑剔 林黛玉承认自己“最是个多心的人”。她怕自己被人笑话,在贾府凡事总是寸步留心;也怕被人非议,十分注意别人是否说她。 她的怀疑心大,总是怀疑薛宝钗“有心藏奸”。一次宝钗当着黛玉的面伏在母亲怀里撒娇,黛玉认为“她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形容我!”一次听见窗外有人骂“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头混搅!”林黛玉听到“竟像骂着自己”,气得昏过去了。一次看戏时,凤姐道:“这个孩子(一个小旦)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瞧不出来。”湘云接口道:“我知道像林姐姐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林黛玉听到后十分生气,将气发在宝玉身上:“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儿!”“你不比不笑,比人家比了笑了的还利害!”“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儿?这安的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玩,他就自轻自贱了?他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民间的丫头。他和我玩,设如我回了口,那不是他自惹轻贱?”
她也很挑剔。一次,周瑞家的给林黛玉送花,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当听到“都有,这两枝是姑娘的”时,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
(7)有时自责 林黛玉第一次在贾母处见到贾宝玉,贾宝玉听到黛玉回答说没有玉便“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狠命摔去”。林黛玉回到自己房里伤心地淌眼抹泪:“今儿才来,就惹出你们哥儿的病来。倘或摔坏了,岂不是我之过!”
从上述可见,林黛玉虽不总是悲伤,但容易引起悲伤反应。她爱哭,多愁善感,容易悲观和容易看到事情的不利的一面。她小心眼多,怀疑多,爱挑剔,也想得多和容易担心。此外,她也喜欢安静,有时还自责。这些性格特点符合抑郁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