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健康的标准

(2009-11-27 23:03:01)
标签:

心理健康

社会环境

心理现象

不逃避

健康

    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像测量血压或体温那样划出一个明确界限。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程度:其一,能正确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自卑、不自亢,能正确对待别人,善交友。与人交往时,善意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多于敌意的态度(如怀疑、嫉妒、憎恶等)。其二,能正确对待工作,热爱学习和劳动。劳动和工作、学习对于心理健康之重要,犹如身体之必需维生素,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即使体格再健壮,其精神也是空虚的。其三,能正确对待环境,适应能力好。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总在不断变化之中,秋去冬来,人们应当调整自己的衣食住行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要改造自然首先要适应自然,对待社会环境也是这样。面对客观现实要分析哪些是需要改变和可能改变的,哪些是不可能或暂时不能改变的,以此为依据来决定自己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其四,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麻烦,不退缩、不逃避、不幻想。如能做到以上四个方面,他就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和谐、自然的健康状态。另外:这四条“正确对待”既可以作为心理健康的手段,也可以做为心理健康的目的,在这里是把手段和目的一体化了。心理健康同时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没有止境。

                                                 本文摘自  婚恋咨询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