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真人秀节目的体验式传播特征剖析
(一)从真人秀节目的构成元素上看
在诸多真人秀节目研究中,对于节目形态,尤其是对节目元素的研究不计其数,但是其中以尹鸿、陆虹、冉儒学的《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一文论述的最为详尽和深入。在该文中,作者将真人秀节目分解为七个基本元素:
1、作为故事主体和观众观看客体的人物元素——参与者;2、推动节目、观众和故事发展的动力元素——悬念;3、形成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的结构元素——竞争;4、标志人物命运戏剧性转折的环节元素——淘汰与选拔规则;5、形成故事假定性的情境元素——时空规定;
6、形成节目基本过程的细节元素———现场记录;7、强化故事的感染元素——艺术加工。[1]而上述的这七种元素与体验营销中“体验”构成元素也是基本一致的,详见图1。
图5:真人秀节目的体验性元素分析
仔细分析图1我们不难看出,站在“体验”的角度来理解的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首先,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实乃为一个个体验主体,他们构成了节目的主角,节目必须借助于受众的真正参与互动来实现自己的传播价值。在体验营销传播中,企业非常注重消费者的参与,希望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来实现产品的价值。同样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中,正是形形色色的人参与,体验的效果才得以实现。而且在选择参与对象时,节目往往会考虑性别、职业、地域、性格、年龄、价值观等因素。因为节目必须考虑到这些参与者与收视群体的相关性,要使节目的参与者成为观众关注的对象,感到他们的亲和力与接近性。http://i3.ce.cn/ce/life/xxsh/shzz/200906/16/W020090616276495150177.jpg
其次,无论是悬念、竞争还是淘汰与选拔机制的设置,都是为了让参与者(体验主体)可以更好地以个性化的方式融入到节目中来,产生一定的戏剧效果。心理学认为:体验作为一种涉及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以及智力、知识、思考等理性因素的人类心理活动,不是自发的,而总是在某种诱导下发生的,竞争性与挑战性就是诱发人的体验需求的力量。在真人秀节目中挑战几乎也是无处不在。这种挑战考验的是参与者的心智与力量,一般包括:感官、意志力、协调性、勇气、能力、聪明才智、逻辑分析能力、记忆能力、辨别能力、行动能力等等。这些挑战性的内容也成为节目的体验重点。像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恐怖元素》(《Fear
Factor》)就是以节目参与者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为体验重点的,每一个恐惧的元素都在挑战着参与者与观赏者的极限;诸如《开心辞典》、《以一敌百》、《你比五年级小学生聪明吗》这样的节目则是将体验重点放在参与者的智力以及临场反应;《我的长征》、《奥运舵手》这些以行动能力为体验重点的节目,旨在通过让参与者在节目中完成预先设定的行为活动,依次来获得一种相应的体验。这种体验是深刻的、难忘的、刻骨铭心的,或可以改变人的看法、或人生观点态度,这类节目更加具有社会意义,符合社会文化主流;《小蜜蜂合唱团》、《勿忘歌词》则是单纯地以人的记忆力为挑战内容……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强烈地吸引着参与者和观众,使其可以从中体会到一系列可以记忆的事件、获得更大的满足与成就感,刺激体验的产生。
此外,挑战性与竞争性也是联系在一起的。挑战即意味着挑起战斗,而战斗又意味着对立的双方为了争取“赢”而斗争。挑战犹如一团强烈的磁铁,能够强烈地吸引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竞争如同挑战一样,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活动之中,正如机能派心理学创始人威廉•詹姆斯所说的:“世界上十分之九的工作都是靠它来完成的。”[2]而在真人秀节目中,如果说“目标是一种动力、悬念,那么竞争就是过程、情节。目标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达到。”[3]所以竞争是否激烈、竞争是否具有强度、竞争的结果是否不可预测,都决定了节目内容是否具有足够的魅力,是否能够吸引观众和参与者强烈的体验心理。《超级女声》、《幸存者》、《以一敌百》等真人秀节目之所以火爆,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比赛的激烈性,最后的冠军要经历层层的选拔才会产生。这种激烈的竞争与超强的挑战性一直充当着诱发参与者和观看者的体验心理的动力因素。电视就犹如一个多棱镜,它是各种各样的功能和样式的汇合体。受众有多少欲望和需要,电视就应该满足和实现多少需要和欲望,而且对受众欲望和需要的开发也是没有止境的过程。
第三,规定的情境与现场性表明了真人秀的参与者(体验主体)必须要依赖于节目为其制造的舞台、氛围、环境、场景,否则参与者无法展开体验活动。例如真人秀节目的鼻祖之一《幸存者》的体验场景就全部放在室外且不局限于美国,而是遍布全球各地。参与者们既体验着比赛的艰苦与紧张,同时也领略着世界各地迷人的风景与人文。而作为真人秀节目另一鼻祖的《老大哥》则是将体验场景放在了一个封闭的室内,而且参与者们要戴着耳麦,并接受电子摄像头24小时的全程监控;歌唱选秀类节目则是将原本属于明星们的璀璨舞台交还给普通参与者;身份互换类的节目也是在一个假定时间内互换身份,假定的时间期限一到,双方还要回到本来的生活情境中去……总之离开了规定的体验场景,参与者们的体验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展开。http://www.sh.chinanews.com.cn/UploadFiles/2009615155625360.jpg
最后的情绪渲染其实也是对体验结果的一种阐释。体验营销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的意识中产生美好的感觉,促使消费者对幻想、感受与乐趣的追求,是一种主动参与表演后产生的美妙而深刻的感觉。在真人秀节目中,参与者在体验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明显地表露出体验的结果。无论是《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中选手们晋级时的欣喜若狂、离开时的黯然神伤,还是《勇往直前》中明星们为爱心而战时的义无反顾、镇定自若;无论是《交换空间》中参与者们面对焕然一新的家庭时的喜极而泣、触景生情,还是《变形计》中富家子弟经历与贫困家庭身份互换后的醒悟自责、痛哭流涕;无论是《创智赢家》中选手们制定商战策略时据理力争时的面红耳赤,还是《智勇大冲关》中闯关成功的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各种情绪都可以通过体验类节目所萌发,进而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观众。http://www.cnhuu.com/society/UploadFiles_4527/200905/2009052608205514.jpg
所以笔者认为虽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真人秀节目形态或者元素进行分析,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真人秀节目元素充满了强烈的体验性,而且将上述略微繁冗的节目元素分解为体验的四元素,即主体、行动、场景、结果的话,更容易对真人秀节目本身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尹鸿等:《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现代传播》2005年第5期。
[2]
岑延远、聂衍刚:《论个体竞争性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第3期。
[3]
尹鸿等:《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现代传播》2005年第5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