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开展2024年“走向融合”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2024-05-21 09:13:42)
标签:

教育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扬教院科研[2024]3号
关于开展2024年“走向融合”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体)育局教科室、市直各学校:
为了进一步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融合,培养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进一步落
实课程改革精神,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突破以
往“单一”“分割”式的原子式的思维,采用综合、系统式的
思维,将学生看成一个复杂的生命体,将教育看成一个融合了
各要素综合实施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为了频取实
践智慧,回应新时代教育大变革的要求,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
研协作共同体、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与
《上海教育科研》 编辑部联合举办 2024 年“黄浦杯”长三
角城市群“走向融合”征文活动, 现将相关活动要求通知如
下:
一、参加对象:
校(园)长、教师、教科研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和高校师
生参加。
二、主题阐释融合是相对于“单一”“割裂”而言的,同时与综合有别。
综合是将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 二者在程度与性质上有所不
同。如“五育融合”不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的简单拼凑与整合,而是实现“五育”之间的有机渗透,即“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素养培育不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别培养或简单相加,而是在教育过程
中进行一体化培养。就“五育融合”问题而言,关键是要解决
“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以及各育之间
的“彼此分离”“相互割裂”“互不相关”等遍疾。就素养培
育问题而言,关键是要解决重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知识逻辑
与知识价值的学习,忽视结构化、系统化地学习,忽视用中学
、做中学、创中学,忽视学科间及学科与生活的联系等。要促
进真正的融合,就要运用系统思维,找到契合点或切入点,既
要平衡各要素的关系,又能一体化实施。
三、选题范围
——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建设。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素养提升,区域或学校探索德育、智育、
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及推进机制,不仅
五育并举,而且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体化的育
人体系。——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根据五育融合、素养培育的要
求,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在学校课程方案研制、校
本课程建设等方面形成典型案例与有效做法。
——课堂教学变革。探索核心素养目标的转化落实、学科
实践、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 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形
成素养 导向的课堂样态,体现课堂育人、学科育人。
——教育评价改革。围绕核心素养和五育融合, 探索区
域教育质量监测、督导评估和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改革, 包括
作业设计、命题设计,改进结果性评价、强化综合性评价、优
化过程性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推进表现性评价等方面,提
供可借鉴的案例与经验。
——学校治理变革。 激发办学活力和家长、社会参与教
育的积极性, 开展区域教育行政和学校内部管理的体制机制
改革,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总结有效的治理
样例,创建良好的育人生态。
四、注意事项:
1. 文体。文体不拘,可以是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叙事性
案例、经验总结等表述形式。
2. 篇幅。5000 字左右为宜,未经公开发表。
3.严禁抄袭。如发现参评文章存有学术不端情况(检测方
式包括但不限于知网查重系统), 将与所在单位和地区教育
部门取得联系,作出严肃处理。4.本次征文只收纸质稿件,请在稿件文章题目下统一标注
单位、作者、联系手机。
五、截稿日期:2024年5月30日。
六、来搞统一寄至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扬州市史可法路199号)夏老师收,
信封请注明“黄浦杯征文”字样,联系电话:87629513。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4年3月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