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2010-09-22 20:17:42)
标签:

校园

分类: 资料积累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谢集中心校的刘世鹏。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都是一些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下面我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一)、教材介绍: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由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农村,从小接触到了许多物候现象,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某些专业术语较深奥,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来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 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

教学手段: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具体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大自然告诉人们春天来了;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是大自然告诉人们雨过天晴了;猪衔草,寒潮到” 是大自然告诉人们秋天到了,天气凉了;麻雀屯食要落雪” 是大自然告诉人们冬天来临了。同学们,大自然是不是在和善的跟我们说话呢,原来大自然也有语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文。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1、注音与解释

2、竺可桢    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并伴有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读(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或者连读课文,快速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找出屏幕上的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我们将看哪一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

(本环节意在通过竞赛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

第四环节:精读课文610段,小组合作探究各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出本部分的说明顺序

1.学生合作探究各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教师出示幻灯片突破难点。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第二环节: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1)选一名学生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

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给以适当的鼓励。

4)教师提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5)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

2.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第三环节: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多媒体显示:

我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学生构思写作后,选三四位同学读自己的片断,其余同学评价。

第四环节: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1.我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大林寺桃花》)

3.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意在强化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3.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 妙笔去记录大自然的语言。(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意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对象:                物候()
             
                    
含    义    观    察    成    因        意    义  
                                    
(物候现象)            (纬度、经度、高下、古今)      
                          
          语言:  生动性                      准确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