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治平顺天台庵(最美的唐代建筑)-你好晋东南(3)

(2010-06-25 19:19:36)
标签:

山西

晋东南

长治

平顺

天台庵

唐代建筑

西西古建集

文化

旅游

文物保护

分类: 晋善晋美


http://s10/middle/628a7e80n89d8f5d42a69&690

http://s8/middle/628a7e80n89d8f58f9e87&690

http://s12/middle/628a7e80n89d8f5ee35eb&690

http://s14/middle/628a7e80n89d8f791dddd&690

http://s3/middle/628a7e80n89d8f6a9fe92&690

两个唐代狮子不知道对望了多少年

http://s10/middle/628a7e80nd62799289239&690

http://s16/middle/628a7e80n89d8f6695c3f&690

http://s12/middle/628a7e80n89d8f75e6ffb&690

 

http://s11/middle/628a7e80n89d8f55d0a9a&690
平顺天台庵
提到天台庵觉得有很多话想说 突然一下不知道从何说起。

是的 天台庵是我最喜欢的古建 也是喜欢上中国古建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看到 自然是在毒书《国宝xx》里面

傍晚的天台庵是如此迷人 后来请教了广武才知道 原来里面不住人的 屋内的灯也是临时打的。

不过效果出奇的好。夜幕下的唐代建筑 把古建的魅力散发的淋漓尽致。

 

 

记得去山西前  我们山寨爱好者 五船夫,聚在一起 每个人给自己想去的一个地方投个票。

我就投了天台庵 结果被。。  ╮(╯_╰)╭ 。   哈哈

王曲村 名字是如此响亮。看着村中马车行过 还在一建筑二楼居然看到有红领巾的领导塑像。

短暂的等待,还是有点煎熬,难以掩盖即将与传奇建筑亲密接触的兴奋。
如鸟斯革 如翚斯飞!!  真的像挥着翅膀。很迷人 很迷人!

 

比起其他三个唐代建筑 天台庵的确“弱势”了不少

虽然某蜚前一天也提醒我 小心失望。 不过亲眼看到的感觉还是无与伦比的。 

偏僻的山村 丝毫不影响唐代建筑的气势。

这个出檐 太夸张了。 气势 这个朝代的气势!

没有复杂的辅佐 却有如此良好的受力效果,让人叹为观止。

 

不停地拍照 合影 特地把我爱南京那件衣服留到平顺  我爱南京 我也爱天台庵。

 

最后小讨论一下。看过不少文章都说后人(五代的?)

画蛇添足 给天台庵 四角加了支撑柱。还在屋内加了那么多。

完全没有必要啊 唐朝设计好的 杠杆原理 屋子不会塌。

古建的神奇魅力所在。 一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在数落画蛇添足者的不对。

不过有一次和老扁的交流中 他说到 要不是加支撑 屋子可能早塌了-_-b

顿时觉得蛮有道理。 不管你的斗拱再厉害 山西再干燥 终归会有斗拱坏死的一天。

或许是会昌灭法太猛烈 或许有太多或许 让现在只有4.5唐代建筑仅存。

加支撑者肯定也是为了保护这个佛教的小分支 天台宗的小小建筑。

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让我们今天可以领略到唐代的风韵。

或许没有这个支撑 中国古建就又多了个遗憾。

 

 

天台庵是看不够的。。

唐代的建筑 唐代的碑 唐代的狮子两相对。

 

最后感谢辛姐姐帮我们奔走找钥匙(先小谢一下)还有她儿子饿着肚子开车把我们带到这神奇之地。

 

 

 

 

 

附 相关介绍

天台庵位于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年),庵院的规模并不大,由于它是目前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因而也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台庵东傍山谷、西临漳水,坐北向南,占地面积970平方米,建筑面积90余平方米。院子的东部矗立着唐碑一通,由于数百年的风雨剥蚀,字迹已经风化,已无法再看清上面的文字。

 


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广深各3间,面阔7.15米,进深天台庵7.12米,平面看去,近似一正方形。大殿单檐歇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广,其翼角下四根粗大的擎檐柱均为后世所加。屋顶施灰筒瓦及硕大的琉璃鸱吻。此殿的琉璃脊饰当为金代所改,但仍保留古风。佛殿檐下四周设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跺,殿身四周为圆形木柱,柱间施阑额,不用普拍枋。殿身各柱柱头卷杀平缓优美,柱上施斗口跳斗拱,均用足材拱,跳头上施替木承托撩檐槫。壁内施两道单材柱头方,方间用小斗承托。柱头方表面柱头部位刻出泥道重拱,各面柱头铺作之慢拱拱身甚长,形制古朴。正立面明间正中施补间铺作一朵,亦为斗口跳,但用单材。山面及北立面明间无斗口跳,仅于上层柱头方上隐刻一斗三升斗拱。转角铺作45°斜向出跳用足材拱,正方向上的出跳均用单材。  殿身结构为典型的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现存的几根直抵于四椽栿下之柱均为后世所补加。明间前后檐平槫下施襻间。平梁上施驼峰+蜀柱承托横拱,拱上施替木承托脊槫。山面斗拱柱头铺作里转出一跳华拱承托箚牵。角部用45°递角梁。殿内梁架及斗拱上保留有简单的清式彩绘,山花壁内尚有部分清代壁画残迹。天台庵大殿规模不大,但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这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天台庵大殿虽然具有很多后期修缮的痕迹,但其依然是我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的珍贵实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http://baike.baidu.com/view/1094882.htm?fr=ala0_1_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