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五运六气看个体化体质养生和性格修养

(2012-10-25 15:40:32)
标签:

健康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孙萌     田合禄教授指导

 

中国传统用天干地支所组成的六十甲子代表年月日时,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共十个。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六十干支反映了太阳、地球、月亮和太阳系五大行星运动的周期规律。中国古人认为日月及五大行星对应的能量元素(木、火、土、金、水)能影响地球变化的自然现象,如《书经》上记载:箕星好风,毕星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天气变异周期与行星周期有密切的关系,有了相似的日地月与行星格局,就会出现相似的天气,而且日月和行星五种元素也同时在人身上运作者。这就是常说的中医阴阳五行的由来。如甲己化土运,年尾数49;乙庚化金运,年尾数50;丙辛化水运,年尾数6l;丁壬化木运,年尾数72;戊癸化火运,年尾数83。在五运的五行上又分强、弱"以代之太过和不及,来表达人体出生时十干化运"所造化出的阴阳五行体质类型。

根据五运六气的周期规律,每年出生年干的不同,其体质有其薄弱脏(而五行中克制其脏反强)和强势脏(五行中被克制的脏反弱)的区别,请注意中医上用十天干定脏腑的功能强弱,也就是定病位所在,如年尾是1,如2011辛卯年,丙辛化水运,辛表示水运不及,那出生在1尾年的人体质上为肾水不足,多内热心火,脾土多湿反克肾水,所以要关注肾--脾脏三者的关系;而2012年为壬辰年,年尾2表示壬年肝木过旺,克脾土,而肺金要来救母反晦肝木,所以用药注意调整 肝--肺三脏的关系。另外用十二地支定脏腑的病性,也就是寒热升降特性,如

第一组:风火年。已亥之年(属蛇、猪),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寅申之年(属虎、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凡出生在巳亥寅申之年,受风火"的影响较大,容易发生阳胜阴衰的偏向这类人春夏向上升腾的阳气偏盛,容易发生气分郁热,如高热,肺气喘,血压高,脑血管疾病,上热而下寒,腰腿容易酸软寒痛,体质类似夏暑天人体的外热内寒特征。如《灵枢.通天》中讲“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重阳之人,言语善疾,举足善高,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其性格表现为外向乐观,有语言才华,富有灵感,但是他们对人生的态度不怎么落实,往往活在头脑和愿望中,因而忽略了情感的深度和生理需求。

第二组:热燥或燥热年。子午之年(属鼠和马),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容易出现上热(心包血分病)下凉,容易出现上心包湿热,而下腰腹偏凉。而卯酉之年(属兔和鸡),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司天造成夏行秋令,对肝木形成抑制作用,容易导致春升之气不足而心火内郁,呈现外凉内热(精血内热)的体质特征,在该年月出生者也遗传了大自然的禀赋。如《灵枢.通天》中对少阴之人描述:“少阴之人,多阴而少阳,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

第三组:寒湿年。丑未之年(属牛和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辰戌之年(属龙和狗),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凡出生在辰戌丑未之年,受寒湿"的影响较大,发生阴胜阳衰的偏向。春夏上升之气不够,导致外寒内湿热的体质禀赋。体质类型相似于冬天人体外寒内热的特征。《灵枢.通天》中对太阴之人描述为:“太阴之人, 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其状黵黵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性格特质是严肃、有深度、工作勤劳。容易包容人,随遇而安,但往往缺乏理想、信心而且不敢冒险来促进自我的成长。

由五运六气我们知道:出生于不同时空条件的人,感受了当时宇宙时空能量场的影响。当木火土金水五运中的一运与当年的三阴三阳六气相遇后,发生同者盛之,易者衰之"的扶抑现象,必然加剧或减轻五运体质的偏向性。它是与生俱来的,并将影响人的一生,每个个体就表现出不同的体质特征。中医历来讲究形神合一,不同体质类型人的身形,脾气性格都相异,这在《灵枢》中体现为阴阳二十五人以及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和阴阳平和人之分。下面就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就其五运六气的时空胎记分析其体质和性格特征。

1、天干丙辛年出生之人,年尾1不及和6太过(农历丙辛年),病位在肾、心、脾。故用肾之苦,心之咸,脾之甘。肾德在坚,故《黄帝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讲:“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另外《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描述水形之人:“水形之人,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加之每年地支六气的不同,形成了阴阳五行和四象体质类型的不同组合(如下表1所示)。如农历辛巳、辛亥年( 194119712001年)出生,天干水弱,厥阴风木司天,类似于春天的风水,肾水封藏不足,处于弱势地位。因风干水少该年出生者容易出现肾阴虚,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的症状,养生宜补肾水,柔肝木,如引火汤、风引汤。其人行动有效率,风风火火,活在有目标和理想的憧憬中,但易缺乏耐心和定力。易培养淡定柔和之气。而农历辛未、辛丑年(如193119611991年),天干水弱,太阴湿土司天,类似于立秋的湿土水性,肾水受困,处于失势地位。该年出生(特别是上半年出生者)容易出现湿热体质,宜泻脾湿,舒肝木,养肾水,如真武汤,桂附地黄丸。其人有定力,但比较固执,灵活性不强,安于现状,缺乏目标和激情。 农历丙辰、丙戌年(194619762006年)天干水强,又逢太阳寒水司天,类似冬天寒水,肾水封藏充足,处于强势地位,但缺乏春生之气,易患心脏寒痛,心悸,寒性咳喘鼻炎等。养生宜升阳气,升肝气,如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性格宜培养干练进取之气。农历辛卯、辛酉年(195119812011年)天干水弱,逢阳明燥金司天,类似秋天凉水,肾水得到秋凉肃降之气相助,属于得势地位,体质外寒热内,易患气虚,外感,咽喉鼻炎等,下焦湿热,四肢无力 。养生宜升散木气,健脾气,泻心肾郁热。宜培养自己的爱好和目标,遇事不烦燥,有主见不后悔。

2、天干丁壬年出生之人,年尾7不及和2太过(丁壬年),病位在肝、肺、脾。故用肝之辛,脾之甘,肺之酸。肝德在散,肝苦急,食甘以缓之,以辛温补之,酸凉以泻之(太过用辛凉、酸寒,不及用辛温,酸温)。《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讲:“肝虚则恐,实则怒。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另外《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描述木形之人:“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 天干丁壬年出生之人加之每年地支六气的不同,形成了阴阳五行和四象体质类型的不同组合(如表2所示:如农历壬申、壬寅年(193219621992年)出生,天干木强,又逢少阳相火司天,类似于盛夏的风火木性,木气升发旺盛,处于强势地位,但肝木疏泄过度,易造成肝阳上亢,脾气暴躁,高血压等症状,养生宜柔肝木,补肝体,泻郁热,如引火汤,风引汤等。性格宜培养恬淡安详之气,办事需要踏实有始有终的风格。农历丁丑、丁未年(193719671997年)天干木弱,又逢太阴湿土司天,类似于立秋的湿土木性,肝木生长郁滞,处于失势地位。该年出生者易出现肝气郁结,消化不良,体内湿热,口舌生疮等症状。养生宜升肝木,去体内湿热,如麻黄加术汤,大小柴胡汤等。其人性格稳重,诚实有信,需要情感交流但有时比较固执敏感,避免阴沉生闷气。农历丁亥、丁巳年(194719772007年),天干木弱,得逢厥阴风木司天之助,化为平气年,类似春天风木,肝木处于得势地位,但仍要注意肝木本身敏感善变的特征,养生宜辛凉散肝木,补肝体,防止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其人心地敏感,富于同情心,善于沟通但比较倔强,情绪急躁善变,缺乏长远的计划和定力。

3、天干戊癸年出生之人,年尾3不及和8太过(戊癸年),病位在心、肺、肾。故用心之咸,肺之酸,肾之苦。心德在耎,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以咸温补之,苦以泻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讲:“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描述火形之人:“火形之人,比于上征,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月引),脱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 天干戊癸年出生之人加之每年地支六气的不同,形成了阴阳五行和四象体质类型的不同组合(如表3所示:)如农历癸卯、癸酉年(193319631993年)出生者,天干火弱,又逢阳明燥金司天,类似于秋天的凉火性,心火内郁处于弱势地位。易发心脏病,肝胆郁滞等病。养生宜升肝气,散郁火,如麻黄汤,大小柴胡汤等。其人内心要强,但不善张扬表露;善解人意,但某些方面对自己以及对他人要求苛刻。着意明理——避免单从自己的角度要求他人,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精彩之处。农历戊寅、戊申年(193819681998年)出生,天干火强,又逢少阳相火司天,类似于盛夏的旺火性,处于强势地位。但肺金受克,易患心悸气喘等心肺症状。养生宜养肺金,补肾水,如炙甘草汤,生脉饮等。其人行动急速,办事有效率,但有时过于急躁以及坚持自己的理念和行动方式,而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修养易培养超脱淡泊明理的心境。农历癸丑、癸未年(194319732003年)出生,天干火弱,又逢太阴湿土司天,类似立秋后的闷火性,处于失势地位。体质心火内郁,脾胃寒湿,易发心脏冷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养生宜去湿气,升肝木,宣发心火。如麻黄加术汤,旋复花小补心汤等。益艾灸暖下焦去湿气。 其人内心要强爱面子,能够随顺他人,但有时候比较沉闷而委曲求全,道不出自己的感受。需要培养自己理想目标,避免没有方向的 随波逐流

4、天干甲己年出生之人,年位4太过和9不及(甲己年),病位在脾、肝、肾。故用脾之甘,肝之辛,肾之苦。脾德在缓,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以甘补之,辛以泻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讲:“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描述土形之人:“土形于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 天干甲己年出生之人加之每年地支六气的不同,形成了阴阳五行和四象体质类型的不同组合(如表4所示:)。如农历甲辰、甲戌年(1934、1964、1994年)出生,天干土强,逢太阳寒水司天,类似冬天寒水土性。易患肾阳虚,腰腿寒痛,心火内郁,肝胆不舒。养生宜去寒湿,升肝木,如麻黄加术汤,四逆汤等,艾灸暖神阙去寒湿。其性格沉稳,不喜张扬表露;办事缓慢缺乏效率,易随顺他人,但容易后悔生回头气。宜培养自己的目标和志向,建立计划提高效率,着眼于大方向,避免过于纠缠是非得失而后悔抱屈。农历己卯、己酉年(193919691999年)出生,天干土弱,逢阳明燥金司天,类似秋天凉燥土性。体质特点外寒内热,心火内郁,肺金受克,易出现咳喘,气虚,肝胆郁滞等症状。养生宜补脾胃,升肝木,去郁火。如小青龙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等。宜针灸调肝气,刺血泻心火。其人善解人意,易随顺他人,树立自己的主见和长远目标,避免随波逐流及左右不定。宜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让自己能够立定主意,不为外界所影响。农历甲寅、甲申年(1944、1974、2004年)出生者,天干土强水弱,逢少阳相火司天,类似于盛夏的火土性,体质上热下寒,肾水受克,肾阴虚,易发腰膝酸软,头目眩晕等症状。养生宜泻脾湿,补肾水,清郁热。如风引汤,引火汤等。益艾灸暖神阙去湿气,刺血去心火。其人有自己的主见和目标,但有时候比较固执,难以接受他人的建议,行动迅速,需要培养耐心,避免急躁和固执己见。建议其在坚持自己想法的同时,多与他人进行沟通,避免过于自信和刚愎自用。 

5、天干乙庚年出生之人,年尾5不及和0太过(乙庚年),病位在肺、心、肝。故用肺之酸,心之咸,肝之辛。肺德在收,故《黄帝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讲:“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描述金形之人:“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 天干乙庚年出生之人加之每年地支六气的不同,形成了阴阳五行和四象体质类型的不同组合(如表5所示:)。如农历庚午、庚子年(1930、1960、1990年)出生,天干金强,逢少阴君火司天,类似于初夏的强金性,心包肝胆郁热,而下焦小腹寒凉,易出现失眠,淤血头痛,痛经等症状。养生宜散肝胆心包郁热,暖下焦寒凉,如乌梅丸,血腑逐瘀汤等。其人内心好强争胜,比较敏感,宜培养淡定超脱的心境和远大志向,有所为有所不为,着眼于大方向,避免全面争胜以及过于求全求完美倾向。农历乙亥、乙巳年(1935、1965、1995年)出生,天干金弱,又逢厥阴风木司天,类似于春天的风火金性,处于弱势地位。体质上热下寒,肺金受克,易患气喘,大肠泄泻,头晕目眩,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养生宜补肺金,柔肝木,补肾水。如引火汤,桂附地黄丸,风引汤等。易针灸调肝气,刺血去心火。其人活在自己的想法和理想目标中,善于沟通,但容易对外界产生不满,情绪容易波动,需要培养自己的定力和知足常乐的心态。如培养自己入静养心的爱好和兴趣,不宜过于执着自己的想法,适当强化超脱与知足常乐的心态 。农历庚辰、庚戌年(1940、1970、2000年)出生,天干金强,又逢太阳寒水司天,类似于冬天的水金性,肃降之力强势。体质外寒内热,肝木郁滞,心火内郁,易发外感,心脏病,肝胆疾病。养生宜升肝木,宣发心火,清内热。如黄芪桂枝汤,小青龙汤,大小柴胡汤等。益艾灸去寒湿气,针灸调肝气。其人善于情感沟通,同情他人。但有时要求过于完美,而显得有些苛刻,另外需要培养自己的胆识主见和行动力,避免拖沓和举棋不定。修养宜着眼自己的大目标和远大志向,以及开拓进取心,避免过于纠缠细节的得失,而对己对人过于苛求。农历乙卯、乙酉年(194519752005年)出生,天干金弱,而受到阳明燥金司天之气的辅助,类似秋天凉金性,处以得势地位。但其体质外凉内郁热,容易出现肺气虚,气短,容易外感咳喘,大肠泄泻等症状。养生宜补肺气,升木气,散郁火。如黄芪建中汤,大柴胡汤,清暑益气汤等。易针灸调肝气,刺血泻心火。其人善于交流沟通,理解同情他人,有自己的理想主见,但容易看到环境和他人的缺点,有时产生刻薄以及悲观失望的心境。宜培养自己喜欢的爱好和宽容超脱心态,着眼于大处,逐渐养成乐观豁达的人生心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