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闾山玉玄
闾山玉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59
  • 关注人气:7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养

(2011-01-21 12:39:03)
标签:

中医

养生

保健

健康

春季养生之道白话解

内经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白话解:
春季寅卯辰,也就是农历一、二、三这三个月,这个季节叫作发陈,为一年之始。发陈,为藏久外达之势,天地万物欣欣向荣,一派生机盎然景象。此时人与天地之气相应,应该逐渐减少睡眠,晚睡早起,起来之后在门前院中昂首阔步,头发散乱,穿着宽松,以使志气外达,勇于任事。这个时候无论对自己还是别人的愿望,都应该尽量满足,使生长、渴求、付出,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使一切所求如愿。这是春气仁性好生的体现,属于养生之道。如果与之相逆就会伤肝,到夏季不能化火,造成心气内寒,供奉夏季生长壮大的资源就缺少了。

夏季养长之道白话解

内经原文: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白话解:
夏季巳午未,也就是农历四五六三个月,这个季节叫作蕃秀。蕃者,繁衍茂盛之象;秀者,精气外达之象。
此时地气上交于天,万物开花结果。人与夏气相应,应该晚睡早起,尽量接受阳光的照耀,不要过分贪阴。要使情志舒畅,不要郁结成怒。要像花开结果一样,令生气能够外达。要像所爱之物在外一样,尽量早出晚归。
这是夏季之气与人体相应的规律,为养长之道。不能顺应夏气的成长则伤心,秋天会发为寒热往来之病,供秋气收敛的精微就少了,到冬季就会发为内虚的重病。

秋季养收之道白话解

内经原文: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白话解:
秋季申酉戌,也就是农历七八九三个月,这个季节叫作容平。容者,土之德也,厚德载物之象也;平者,金之势也,心平气和之象也。容则宽绰有余,平则神不躁扰。
这个季节表现在天地之气上,特点是降大于升,收敛过于生发,天气下降,地气内敛,外现清明,所谓秋高气爽就是指的这个气象。
人在这个季节,应该早睡早起,与鸡同步。使肾之志安宁稳定,以缓和秋气的肃杀(顺生水气也)。令心之神气收敛内藏,使秋气得以平和(顺承火气也)。不要志向外露,以使肺气清明。
这是秋季之气与人体相应的规律,为养收之道。不能顺应秋气的收敛则伤肺,金伤则不能生水,肾气不藏,冬季变为飧泻,完谷不化,令奉藏的精微稀少。

冬季养藏之道白话解

内经原文: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白话解:
冬季亥子丑,也就是农历十、十一、十二这三个月,这个季节叫作闭藏。闭者,敛也,阴气内收阳不外散之象;藏者,聚也,阳气内收阴气外敛之象。阳气入于阴中,潜藏于内,在卦为坎,外阴而内阳,正潜龙勿用,养精蓄锐之时也。
这个季节寒水结冰,地表干裂,一派生机闭塞之象。人在此时千万不要扰动阳气的收藏,起居应该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阳出来了才起来活动。令自己的志向内藏,像潜伏隐匿一样不露于外,像秘密隐私一样不示于人,像已经获得想要之物一样不再外出寻觅。一定要注意保暖,远离寒气,接近温气,不要令皮肤泄露于风寒之中,使已经收藏的阳气向外散失。
这是与冬三月气机相应的养藏之道,如果不能顺应,与之相逆,则会损伤肾中阳气,到春季水寒不能生木,则筋失所养,痿软弛纵,用来上奉生机的精微就不够了。

再论现代养生宜用火

养生之要,虚静为保。诚然。但现代人静不下来,只好不断补充动力,此乃工业社会之必然,无可如何者也。动力者,火也。生火者,能源也。故工业最重能源,人生亦耳。
给现代人治病,不是给上古真人治病,上古真人法于阴阳合于术数外避邪风内守精神,身无奇病,外无所累,又何劳药石之力哉!
养生不用火(保藏之意也),守静也。静者之守,也不过使这点生命火种常燃不息而已,绝不是灭了火。火灭则人亡,这是万古不易之理。
今之人动多而静少,常耗散而不内守,多致阴邪内侵,再不补充能源续其火种,生命之火何得常燃而不息邪?故现代之欲养生却病者,不可不于火字再三致意焉。
焚膏继晷,油尽灯枯。此非用火之道也。
添膏续焰,微明不息。此乃用火之道也。
阳化气,阴成形。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劳者温之。是以养阴即是养阳,培水正为蓄火。火灭则生机息,阴盛则阳化滞。化生不成,形神俱损,阴阳两消,水火离散矣。尚何生气可言哉!

简易饮食起居调病法

早晨
醒后,将两手搓烫,捂双眼上令热,然后起床。
1、姜枣红糖水(必用):
生姜4片,大红枣3个(掰开),红糖一匙
以铝壶盛一碗半水将生姜大枣煮剩一碗,煎开时以药气蒸脸、手,并吸入。煎好后先将生姜吃掉,再将大枣吃掉,然后将红糖冲入调匀,服下。早七时服,早餐忌食牛奶、油炸食品。此饮可代替早餐,代替早餐大枣可放五个。

中午
2、当归桂圆饮(精神不足、睡眠不好者可用):
当归7克,桂圆2枚(去壳)
开水泡服,一杯,午(11时)餐前半小时服。

下午
3、肉桂枸杞饮(腰酸无力者可用):
肉桂1克,枸杞6克
开水泡服,一杯,晚(5时)餐前半小时服。晚餐忌食油腻酸性食品。

晚间
4、鲜山楂一个(去籽),或冰糖葫芦一颗。
嚼碎,满口觉酸时咽下。睡前服。
睡前面南背北站立,双手食指堵住两耳,不透气为度,匀细呼吸60次。然后将两手搓烫,捂在后腰上令热。然后上床睡觉。

平时
5、五仁代茶饮:
杏仁4克,桃仁3克,薏仁5克,枣仁2克,益智仁1克
开水泡服,白天渴时即饮此水,最好上午九时、下午三时各服一杯。

注意
每日尽量得阳光照射半小时以上,劳逸结合,无使太过。
禁止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房劳伤精等慢性自戕行为。
调整以一月为期,可常年保持。


复泰五行蔬菜汤:
(全家量)胡萝卜2两,土豆5两,豆腐4两,香菇(次日换海带,两种交替用)1两,白菜绿叶3两
(一人量)胡萝卜一根,土豆(大的一个,小的两个),豆腐四分之一块,香菇(海带手掌大四片)6个,白菜绿叶3叶
五斤水煮前四种,水开后小火煮一小时,将白菜绿叶放入,闷十分钟(一人量用二斤水)。放入盐6克,花椒面2克,香油数滴,调匀。晚饭时食菜一碗,饮汤一碗。全家同食。不吃主食。

说明
以上方法可以同时全用,也可以选择使用。如果时间实在不方便,建议尽量用1、5方与五行蔬菜汤调养。


2005年运气灾疫(肺病)预测

乙酉年,少商金运。酉自身属金,又为燥金之气,是为太乙天符。
上半年阳明燥金司天,可补运气之衰。下半年少阴君火在泉,便有火气来乘。
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太阴湿土,木来乘土,金失化源。
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少阳相火,二火合明,已有来犯中运之意。
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阳明燥金,主来胜客,好在尚属燥金司天所管,是为小逆。
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又是主来胜客,逆也。土水相克,火势少衰。
五之气(9月21日-11月21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厥阴风木,主气胜客,是为大逆,必为木之子在泉君火来复,所谓“邪气化度”“灾七宫”者也。七宫为正西方,在事为工业器物,在人为肺,火克金之象,届时恐西方“非典”死灰复燃,不能自救。药食宜咸寒之品,方当于阳明篇中求之。
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客气再为主气所胜,水来救金,子来救母,所谓“热化寒化胜复同”也。其时火气平息,金气得复,更有次年太羽先来司天之水解围,可以无忧矣。
三四五六气皆为主气胜客,是为逆,逆则生变。太乙天符为贵人,经云: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暴死者,其阳明急下证之属乎?
原理:金运不及,故有火气来乘,灾在西方,病在肺胃大肠。有胜必有复,有盛必有衰,最终故有水气来复。

养病服药必读

病之来也,有缓有急,有轻有重。急而重者有时本轻,一剂可已;轻而缓者有时本重,三月难复。标本不同,虚实有异,不可为表面现象所惑。
病有从外来者,有从内生者。外来不过六气所干,内生多为七情所乱。又有食饮不节,起居无常,无知妄作,自我破坏而成者,此种责在自身,解铃还须系铃者,损益全由自己,不可委诸医家。
无论外感内伤,用药不过戡乱,如用兵然。乱平则需建设,不可长期军管,否则资源必然枯竭。
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岐伯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用药当适可而止,治不过三分,七分在养,不可攻伐太过。穷兵黩武,杀伐过重,必致生气受损,治国治病同所忌也,不可不慎!
是以治病前提,首需病家自养,否则服药难效,虽效亦难持久。养之要如下,三少一多,病者自裁:
多言数穷,以默养气(少说);久视伤血,以瞑养血(少看);思多神乱,以静养神(少想);妄作伤精,以睡养精(多睡)。尤忌房劳手淫意淫等伤精损气行为。
同时食饮有节,忌食生冷油腻葱蒜韭盐等泻相火破藏精之物,每餐不可过饱。起居有常,睡不可少。
果能依上而行,服药必效,因之而养,可以长生。否则,虽药不效,虽效不久,非药无功,责在病家不肯配合。如此服药,浪费资源,于事无补,徒耗医家精神,兼损病人能量,有何益哉!病家当三思而后服之,不可颟顸孟浪,自欺欺人,欲益反损,弄巧成拙,事与愿违也。慎哉!慎哉!

写给冬不藏精者

春天的脚步近了。
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今年这个时候是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厥阴风木。木气泻水,肾精失藏。风木先来,有厥阴不合之象。厥阴不合,则相火必然妄动。
不藏于精者,目前很容易表现出明显的水不涵木之象,如无事生非,多言易怒,寻衅滋事,顶撞谩骂等事。男性还易出现早期前列腺炎症状,小便频数,小腹胀痛,阳事欲动,却每每半途而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早露端倪。
其人必左关尺脉大而弦,或有数意,寸反不起。右尺则浮弦而细,微紧,沉取则空。右关浮取弦,沉取紧,有外格之势,寸反沉牢而滑。
相火不位,君火不明。枢机不转,开合不利。正气浮散,邪气横行。若不早做定夺,恐难逃七宫之灾。
建议:亡羊补牢,桑榆非晚。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独卧远房闱,是非少思量。神内守,莫张狂。
方药:桂附地黄丸加芍药甘草汤。(如胸痛干咳者加生脉散)

男女如何乐而不淫?

佛在《圆觉经》中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可见,一切众生既无法不生贪爱,也就不能摆脱与淫欲必然的联系。
所谓饱暖思淫欲,乃人之常情。不但人间不离淫欲,欲界六天也是如此:四天王天与人间相同;忉利天与人间略异,只过风,不流秽;夜摩天则执手成淫;兜率天但对笑为淫;化乐天以相视为淫;他化天以暂视成淫。《楞严经》说:“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虽通称淫欲,但因染着程度的不同,表现在层次上也就有了高下之异。
孔子评价《诗经》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可见这淫字之外还有个思无邪的“乐”字。
淫字往往与乐字混用,所谓淫乐,或以淫为乐,或以乐为淫,其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混淆。孔子赞叹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又自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可见这个乐字与淫字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万万不可同日而语的。
从五行的角度分析,乐同于喜,是心的感受,五行属火,火性上炎,楞严所谓“纯想则升”是也;淫沦于恐,是肾的感受,五行属水,水性下流,楞严所谓“纯情则堕”是也。其实春药广告所谓的“欲仙欲死”,描述的就是淫欲带给当事者的近乎丧身失命的恐惧感,人对死亡不正是充满恐惧的吗?应该不会有人在行淫的时候放声大笑吧?可见淫者所谓的乐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这个错误的判断源于对水火的混淆。
水火与人的五脏对应的是心肾。心藏神,肾藏精;精化气,气化神。失精则恐,得神则乐。恐与乐,一沦于下,一升于上,方向截然相反,其中表现出的是水火用事的区别。水向火上行则最终必乐,火向水下行则最终必恐,以其一行于所胜,一行于所不胜也。行于所胜则得,故乐;行于所不胜则失,故恐。有所得则实,有所失则虚。《内经》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即有所得则实之象也。
所谓无欲则刚,说的就是精无所失,则形神必坚固。但欲界众生不能离欲,实属无可奈何,有没有方法令爱欲之中的男女有所得而无所失,避其虚而就其实呢?
有的,这就是孔子所谓的“乐而不淫”。具体操作起来就是:水升而不降,精藏而不失。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疏泄的机关牢固,神不妄动,则能持精,《内经》所谓“持满”、“御神”是也。心火下交于肾水,不缘木而升,则必随水而降。升降之机在木,木能化火,则精能化气,木不化火则精必妄行。少年人精关易动,以其土木形骸尚未坚固,持御不稳故也。
进一步而言,男女既不得不交流,交流则必得其道,否则有损无益,徒成戕生损寿之举。观欲界诸天之淫欲层次颇高,执手相看之间事成,非下界众生普遍可及,从其层次高下亦可见其重神轻形取向。人间众生欲重,终难免于形体交流,然若能持精于土木形骸之内,令精化气于神之宇,形虽交而思无邪,神虽搏而精不扰,不妄行疏泄,远于淫而近于乐,纵不能出轮回之苦,庶几远于戕生之害矣。有志者其勉哉!

养生箴言

1、以默养气,以瞑养血,以睡养精,以静养神。
2、名过伤肺,色过伤肾,财过伤肝,食过伤脾,睡过伤心。
3、肺病者宜逃名,肾病者宜戒色,肝病者宜散财,脾病者宜节食,心病者宜减睡。
4、减食以助药,增睡以节耗。舒以养体,缓以却劳。
5、无病时以劳动养阳,有病时以安静养阳。动能生阳,亦能散阳。静能伤阳,亦能敛阳。
6、病有百药不痊者,当静室问心,知因达果,可以无惑。治法宜在忏悔中求之,体力不足,辅以心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云:致心一处,无事不办。治病亦如是。
7、子曰: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言少年人也。少男在卦为艮,阳气在外,阴体未成,最忌阴气感召。是以遇少女则为损,遇长女则为蛊,遇老女则为剥,皆阳损阴伤之象也。当以师友之道导之,使进于学,则遇中男为(开)蒙,遇长男为颐(养),遇老男为大畜(存),皆阳生阴长之象也。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之谓欤?
8、肺病者宜逃名,名人每多言,言多则损肺气;肾病者宜戒色,色鬼每亏精,精亏则损肾气;肝病者宜散财,财主每使气,气盛则损肝气。脾病者宜节食,食客每多纳,纳多则损脾气。心病者宜减睡,睡虫每多眠,眠多则损心气。
9、雨,天气之降也,过降无疏泄之途,则发为涝,在人为水肿,治当温升地气,宜真武汤之属;云,地气之升也,过升无敛降之路,则发为旱,在人为气胀,治宜凉降天气,宜生脉散之类。肿胀关乎阴阳升降,天地交通,宜于根本处求之,不可见肿但言利水,见胀惟知破气也。万病皆当作如是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