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细菌的博弈 孰赢孰输

标签:
细菌病毒健康 |
人类与细菌间残酷的博弈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14世纪,一场鼠疫开始横扫欧州,因患者会全身发黑而死,又称“黑死病”。一年之后,欧州至少超过2500万人死亡,当时的佛罗伦萨历史学家维拉尼也置身这场鼠疫中,他写道:“许多城市和地方都荒无人烟,鼠疫一直持续到……”(他留了空格等鼠疫结束时再填上日期),结果没想到他自己就在那场鼠疫中死去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佛罗伦萨非常遗憾的“字没写完人先卒”。
历史的车轮驶到公元1673年,人类总算是大大的前进了一步,虽然没能战胜细菌这个对手,但至少看见了它长什么样。荷兰当时有一个名叫列文虎克的人,他初中缀学,后来在德尔夫市政府找到一份闲职:看门人。由于工作轻松,为了打发时光,他就磨制放大镜片,有一天,他惊奇地在镜片下发现有许许多多生物,那些“捣蛋的小居民”终于列文虎克面前赫然在目。英国女王“玛丽第二”知道这个消息还特别邀请了列文克虎到宫殿让她看一下那些小居民。经过对种观察,列文克虎写了一篇标题名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的文章,虽然这篇文章被当时英国皇家协会所谓的学者们讥讽为“乡巴佬写的”,标题啰嗦而且文笔拙劣。不管怎么样,列文克虎的确是第一个亲眼看见细菌等微生物之人。
然而好景不长。细菌慢慢的适应了抗生素,就好比打功夫,你次次来个扫膛腿,一次两次能把人拌倒,但不可能次次都有效,你再来多几次,说不定他还学会“燕子飞”了呢!你好歹也应该换一招啊。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抗生素失效就是抗生素滥用的结果。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悲哀的结果:几千种抗生素完全失效,除了研发新的抗生素,应该还要用其它的方法。
我们知道,人生病很多原因就是身体被致病的细菌或者病毒侵袭所致,而如果将人体外部直接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杀灭之不就是个更好的解决方法吗?事实上,人类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也可以说许许多多的动物本来都是这样做的,你有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情形:一只猫懒洋洋的在屋顶上睡大觉;一只狮子张着大嘴在太阳顶下眯缝着眼睛?其实这都是动物本能的在与细菌做斗争的例子,本来呀,太阳发出的紫外线就可以杀死很多种类的细菌与病毒。那我们现代人在平常生活中又是如何与细菌、病毒作斗争?除了晒太阳,我们用肥皂洗手,使用消毒液等都是。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与这些微生物作斗争。
2003年SARS病毒肆虐时,我们的国人才真正意识到要和身边的细菌与病毒做斗争,当时人们出门戴口罩以防病毒从空气传播进入人体;人们更加勤洗手以防细菌、病毒从口而入。更有很多人使用各种消毒液喷洒各个角落。有的人杀菌消毒的方法很离谱,据说,当时有个人网购了一件金属机械,但怕被病毒感染,就放到锅先油炸了一下,并称此举不仅可以杀毒灭菌,还会让器械色香味俱全。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细菌在高温烤一阵,或者在水里被煮几分钟,绝大多数的细菌与病毒都不能幸免于难。现在的科学更向前跨了一大步,你相信吗?人类发明的消毒液更是让细菌毫无逃遁之地,你只要使用它喷一喷,99.9%的各类微生物将难逃被杀的厄运。你也不必为人类有如此强效的杀菌消毒的能力而乍舌,你不知道人类的智慧本来就是无穷的吗?
人类与细菌的博弈暂时到此,今天,人类小胜了一次。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或许还会出现更先进的办法对付各种致病的细菌:不管是用来对付侵入体内的抗生素还是对付体外各类微生物的消毒液。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人类与细菌的这场博弈不会有赢家,这可能有点伤人类自尊,可事实上就是这样:细菌将一直存在(包括有害的细菌),只要人类还在,各类细菌将一直对我们“不舍不弃”。总之,我们的身体不是我们的,那是细菌的家,我们要懂得先入为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