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焰火》刁亦男的作者电影不死

标签:
白日焰火廖凡桂纶镁电影评论娱乐 |
http://s1/bmiddle/001NSJmwzy6HujFOMQo10&690
这些话,基本上和这电影没什么关系。什么类型片、商业片,纯属扯淡。
http://s13/bmiddle/001NSJmwzy6HujIisJm3c&690
单就故事而言,《白日焰火》的故事老套且平庸,既没有悬念,更谈不上铺垫,悬疑就更没谱了,简单来说这不是一部以叙事为目的电影,就像以往的作品一样,刁亦男导演更加在意的是人物在特定故事背景下所呈现出的生存状态。这样的电影最最容易出彩的是演员,而非故事,这是与商业电影背道而驰的。这部电影的最成功、最好看的地方是人而非事儿。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之处。正如王家卫的电影的重点是氛围和情绪,刁亦男的电影的重点在于人物状态和情感而非故事的起承转合。
《白日焰火》就是一部属于刁亦男导演的“作者”电影,这部电影最值得赞赏之处在于,导演在获得了投资和大明星的同时依然在坚持按照自己独有的方式拍一部自己想拍的电影,同时并没有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做出过多的妥协。尤其是对于那些看过《制服》和《夜车》的观众们来说,这种感觉会更加的强烈,刁亦男的电影始终在保持着一贯的风格特色,透漏出浓烈的个人风格。可以说,刁亦男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还存有艺术追求的作者型导演。
同《制服》和《夜车》一样,《白日焰火》依然还是一个孤独“警察”的故事,刁亦男导演的独特标签依然出现在影片中的各个角落,隧道、地下通道、火车和寒冷的气候,长镜头里孤独的男人尾随着孤独的女人走过一条一条街道、没有希望的人生、似有若无的爱情以及无法摆脱的孤独状态。导演始终不给出任何答案,只是交代事件,所有的问题都没有答案,说不清楚,看不明白,故事只是像影片中的人物一样一直默默的走着,走着,偶发的爱情只是插曲,无法摆脱的孤独才是电影中的唯一主角。爱情一直都不是他电影中的主旋律,他电影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孤独和冷漠,爱情不过是更加凸显这种孤独而做的铺垫和陪衬
所以,爱情故事、悬疑故事、亦或者什么道德张力和危险的浪漫主义,这些肤浅的标签都不适用于《白日焰火》这部电影,这些评价只能是降低它的品格。
http://s16/bmiddle/001NSJmwzy6HujK9Lwrcf&690
《白日焰火》这样的电影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被划分到任何类型片当中去的,所有试图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到所谓的中间点的行为都只能生产出平庸的垃圾。还好《白日焰火》没有陷入到这种无谓的挣扎当中。
一直觉得刁亦男导演也许更加适合拍摄短片,他的电影中总是有让人惊艳的段落,但大段大段呈现人物生活状态的戏份也经常让人出戏,他的电影总是让人对戏中的人物印象深刻而对于影片中的故事却难有深刻的记忆。电影中所有的所有味道都会因为影片缓慢的节奏而被抻长、变薄、变淡,最终消失中叙事的节奏当中。刁亦男的电影总是亮点很多,但这些亮点分散在一块巨大的画布之上,近距离观看会觉得耐看极了,但统揽全局时又会觉得留白十分宽泛。也许这就是刁亦男导演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吧。
相比较来说《白日焰火》相比较于《夜车》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突破和超越,更多的是继承和延续。就故事而言《夜车》似乎比《白日焰火》来的更加浓烈,也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