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小常识 语言的暗示——自我暗示之一

标签:
自我暗示语言积极自信心杂谈 |
分类: 心理学知识 |
心理学小常识
——自我暗示之一
自我暗示就是一个人用思想、语言或其他方式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产生某种刺激,从而影响自己的知觉、思维、情绪、意志或行为的过程。它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的行动部分之间的沟通媒介。它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它会通知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它能支配和影响你的行为。
语言的暗示
语言是人体的第二信号系统,对人具有强大的心理效应,自我暗示可以使人的情绪、思想行为甚至意识或整个生活都发生变化。如果你在心里经常说:“我是一个无用的人”,也许自己真的变成没有用的人了。如果一个人在遇到挫折,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消极情绪时,采取消极的自我暗示,那么就会严重地影响到个体的判断能力,使意识范围变窄,并且这种消极的暗示还会引起消极的心象,也就是消极的心理准备状态,使正常行为瓦解,最后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因此,消极的自我暗示会破坏和干扰人的正常心理和心理状态,导致认知失调,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的情绪,产生心理负担。而积极的自我暗示既可以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又能激励自己,增加自信心。
有句名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么一句普通的话,为什么会成为名言?因为要做到实在太难了。你今天刚理了发,自己看看很满意,走到外面,碰见的第一个熟人一脸的不可思议:“怎么理了这么一个发型?”碰见的第二个熟人说:“这发型太难看了。”碰见第三个熟人,看见你什么都没说,可你心里肯定会认为他是不好意思说你。这时,大多数人对这个原本觉得不错的发型已经没有信心了。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经常不断地被重复,这力量就更大。这种语言的暗示作用,我们在工作、学习中要充分加以利用。
每天清晨起来,我们要对着镜子中的你说:“嗨,新的一天开始了。今天气色不错,你很了不起,一定会成功。”
做一件事之前激励自己,仔细筹划,然后大声对自己说:“我已经想好了,开始做吧,我一定能行。”我们不要总是给自己贴上“这不行,那没试过”的失败“标签”,多给自己一些信心和勇气。
http://s14/middle/6289334ag940fa773474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