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荷花淀》看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2009-10-17 18:52:29)
标签:

高考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学论文

一篇小说,除了要展示特定的社会环境,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弄清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学生在理解此类内容的时候往往把握不准或把握不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为出发点,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就“自然环境”本身来说,它渲染了某种氛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因素,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背景。

    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如《荷花淀》前三段的“月下之景”,描绘的景物有皎洁的月色、洁白的苇席、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菏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同时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

再如鲁迅的《药》,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比如开头对时令的描写,作者以“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夜是黑沉沉的”……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喻就义时沉寂、肃杀的气氛。

二、就“人物”来说,自然环境可以烘托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心理和精神风貌,暗示人物的命运。

    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烘托人物,从而展现其性格。

如《荷花淀》前三段描绘的景物,水生嫂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背景里生活,劳动,月光之美、荷花之美、芦苇之美、劳动之美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同时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敌入侵?因此蕴含了他们对家乡爱,要为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

如寻夫未遇后的一段“水上之景”,迎面吹来的凉风,吹出了女人们寻夫未遇的失落,风吹草木摇,水波动荡,旷远、摇荡的景物似乎是女人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这段景物描写衬托了女人们寻夫后的失望、失落的心情。

再如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那段“淀里之景”,把“密密层层的大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高高地挺出来“粉色荷花箭”,比作“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段文字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而且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不仅如此,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三、就“故事情节”来说,自然环境可以为后文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荷花淀》中“淀里之景”就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要发生。

    再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品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由于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

 四、就文章主旨来说,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在这里,作者把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这样,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鲁迅语)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风姿各异,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把握得更有条理,教师可以从以上四点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和领悟小说艺术之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