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加伦,智慧之城

(2018-03-28 18:28:27)
标签:

旅游

分类: 动感旅行

   圣加伦小城坐落在博登湖畔。这里处于瑞士、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顿四国的交接点上,被赋予欧洲腹地中心的美名也就不足为怪了。鳞片似的红屋顶簇拥成群,宛如上帝按下的一个手印。低山缓坡、草地森林带来清新广袤、动感迷人的景色。这里虽然远离地中海却有地中海气候,非常适宜居住。宁静安闲又生动时尚,特别的文化范儿是这个小城散发出来的味道。我从火车站走出来那一刻,有一种莫名的诧异,智慧和灵性是它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不能不知的修道院图书馆

修道院图书馆闻名全世界,它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原址的中世纪图书馆,没有成为博物馆或展览馆,仍然免费对阅览者开放的公众图书馆。据称从圣加伦修道院诞生的那个年代开始,这里一直收集所有与中世纪有关的文献和论著,至今都没有停止。整个建筑是巴洛克风格,外观简洁低调,庄严之中有着神秘。在图书馆的入口,有拉丁文的古老题词:灵魂的药箱。这个“药”字足够让我浮想联翩,精神食粮何尝不是一种药。拾阶而上,所有访客被要求换好拖鞋方能进入图书馆,瞬间另一个世界不可思议地展现在我眼前:两层楼高的拱窗给室内带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洛可可风格的室内装修精细绚烂,大幅彩色壁画和浮雕铺满天花,那种美让我一时词穷语塞一排排高大的橡木书架上,那些年代久远的书籍被装订得很精致。这里10万多本藏书中,收藏有2000多卷中世纪珍贵手写本和1650卷古书,包括7世纪爱尔兰修道士加勒斯手写的数十本羊皮书,他是大教堂最初的建造者,也是圣加伦的缔造者,这座城市的名字就源于加勒斯。我还有幸看到了一些早期的插图手稿和修道院平面图,其中包括绘于羊皮纸上的世界上最早的建筑规划图。听现任的馆长介绍修道院图书馆十年前已经建立网站,将重要的文献资料扫描上传网络供学者们使用。

气势磅礴的修道院大教堂

    见到圣加伦修道院和大教堂之后,我不得不说这是永远无法忘记的。圣者Othmar是这大教堂和修道院图书馆建设者。圣加伦修道院于612年初建完成,此后在原址上于9世纪、15世纪、18世纪重建、扩建了3次。现在我看到的修道院大教堂,仍保留有7世纪的石基和柱头、9世纪的修道小堂、15世纪的壁画,而主体建筑、装饰和家具,则都属于18世纪。 这是个不可思议的大教堂,气势恢弘,用浅绿色浮雕点缀的室内装饰,精致明朗而充满生气。当年的建造者极尽创意,美丽繁复的穹顶壁画已经电到了我,连那一排排座椅以及每一个扶手都有不同的木雕细节;在每一个角落里,木刻石刻的小天使,都有不同的姿态和表情。专业导游一一介绍大教堂的生动故事,而映入我眼帘的仿佛是诙谐灵动的心意,还有就是每一件不可复制的艺术珍品。 教堂可以记载了欧洲文明史和建筑史的历程,圣加伦明朗的大教堂却让我看到了一颗颗虔诚而又开明的心灵,以及对艺术之美的自由追求。中国服装艺术家郭培就是在修道院大教堂小坐几分钟后找到了新的灵感,研制出那惊人一瞥的教堂礼服。

争奇斗艳的富商老房子

原本以为圣加伦老城走一圈就那么简单,后来才发现走着走着就会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 说说圣加伦修道院前的加勒斯广场,面积不大却极具罕见魅力:围绕在四周的老建筑,每一栋都来自不同时代。站在教堂门口看,从左到右排列着16、17、18、19世纪,以彩绘壁画、浮雕和凸窗装点的美丽楼房,把小小的广场变成一个活生生的建筑博物馆,生动趣味迭生。我用iPhone手机拍摄的每一张图片都是一张完美的明信片。 导游介绍说能够让不同世纪的老房子肩并肩站在一起拍“全家福”,得归功于圣加伦当年的富庶。以纺织业闻名欧洲的圣加伦养育出一代又一代富商,在城中心的教堂广场拥有自己的住宅楼是阶级地位的象征,于是在这块宝地上富商们重建或者重新装修,甚至把“四世同堂”的老房外墙,变成了富商们游走四方的“炫耀墙”,木雕、石雕和彩绘上记载了曾经的逍遥…… 古城的另一道风景线是随处可见的精美凸窗间(Oriel Window),争妍斗艳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无论精致繁琐还是简单极致,都是主人的一番心血。那么多年把老建筑保护到如此之好,我真心被圣加伦政府感动了,因为昂贵的维护费用统统由他们承包了!黄昏时分我坐在广场一侧的露天咖啡座,感觉自己就是一名观众在欣赏别样的城市历史剧。

啧啧称赞的红毯街区

圣加伦的新城完全摆脱了中世纪的味道,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都市风貌。但是作为地区金融中心和办公商务区所在地,新区里成群的现代化高楼和邻近的魅力古城相比难免会略显黯淡无光,单调或者乏味。奇葩的圣加伦人想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新招——在这一地区的所有街道地面上,都铺上了红地毯,包括所有的座椅,甚至还有一辆被红毯覆盖的汽车------十足的后现代范儿,原本呆板的街道由此焕发出了勃发生机,更像是一具杰出的当代装置艺术品,人置身于其中是艺术品也是看客。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街区的上空,漂浮着很多气球状的巨型灯具,据说参与城市规划的设计师原本意愿是打造居家的温馨气息。每当夜灯初上时,这一街区就分外的迷人。流连在此的市民和游客越来越多,不分白天和黑夜。我有幸下榻的爱因斯坦酒店,就在红毯街区的附近,每一天来来回回都在走红毯,那种感觉棒极了!

远近闻名的蕾丝之都

据说中世纪到19世纪,圣加伦成为刺绣品的大本营,很多有钱的美国商人来到这里购买高档奢华的蕾丝。在传统的蕾丝工艺基础上,圣加伦的纺织品公司发明了一种水溶蕾丝,即刺绣的底部不是布料,经过化学试剂的浸泡,镂空的蕾丝就神奇地呈现了,那一年是1823年,而这种技术被称作guipure, 但更容易上口的名字就是----圣加伦蕾丝。蕾丝的贸易让圣加伦这座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银行,金融,贸易,航运随之壮大起来。但是纺织品行业上世纪也经历了衰退期,很多纺织品工厂,贸易公司消失。但在转型中的圣加伦蕾丝,坚持奢华和高端的市场,也确保了蕾丝工艺的传承,并创新多元化的蕾丝设计,现在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奢华时装品牌的设计师都愿意来圣加伦寻找他们心目中的蕾丝面料,Chanel,Dior,Armani等在全球四大时装周上的时装秀,都有圣加伦蕾丝的助阵。而全世界的明星,名流也以圣加伦蕾丝为荣,妮可基曼,米歇尔奥巴马,麦当娜,摩纳哥公主等等,都在此列中。

我在圣加伦BISCHOFF公司中见到了美丽的蕾丝设计师Rachel,这位从巴黎来到圣加伦工作的艺术家,在蕾丝的世界里已经工作了23年,她曾师从于她的父亲,一位近40年经验的蕾丝工匠,还收集了30000多件蕾丝作品,成立了世界上首家蕾丝私人博物馆,涵盖巴洛克蕾丝,洛可可蕾丝,刺绣机器蕾丝,当然还有众多的圣加伦蕾丝样本。除了私人博物馆,还有圣加伦纺织博物馆,当然在圣加伦可以购买的最好礼物便是蕾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