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国征战,首先要对得起胸前的那一面五星红旗。
没有召入老将,不代表宫鲁鸣拒绝召入老将,但前提是,老将们是否愿意还能够提起十足的精神为国征战,是否愿意放下身段跟着国家队苦练,是否愿意有一个主动的态度申请归队,并在国家队中起好老大哥的作用。对于大多数老将而言,如今已经进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期或是已经进入末期。在国际大赛上,最鼎盛的中国男篮,也无法从奥运前八的水平上再前进一步;在联赛中,部分球员个人荣誉拿到手软,工资水平享受着联赛顶尖水平。正是这一切,已经让部分老将缺失了追逐的目标,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当然也失去了拼力为国征战的荣誉感。
还记得2009年的“偷笑们”事件,还记得近些年与主教练作对的负面事件,还记得球队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良影响,这些影响国家队团结的现象,在新男篮中是不被允许的。
同时,如今的中国男篮,已经陷入了历史上的最低谷,因此这个烫手山芋,谁来接,谁敢接,都是问题。宫鲁鸣最终火线上任,承担着这份责任和带领中国男篮走出低谷的使命,宫鲁鸣唯有重新调整建队思路,放手去搏,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让新男篮看到希望。
本届亚运会并没有给新男篮设定指标,因此以赛代练,检验集训成果,在比赛中找寻问题,就成为了新男篮的首要任务。同时,认清目前自身定位,看到与强敌之间的差距,也是新男篮不断学习的重要过程。
中国男篮接连错过了伦敦奥运会、马尼拉亚锦赛两次新老交替的重要阶段,但凡这两届赛事中,中国男篮有一些年轻人可以去国际大赛上得到历练,可以在重要赛事中展露头角,那么本届亚运会,中国男篮也不会饱受缺乏新核心之苦,也不会遭遇不会打关键球之痛。年轻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意味着拥有冲击力和充沛的体能,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缺乏大赛经验,因此,对于新男篮而言,本届亚运会必然不会轻松。
把眼光放长远来看,亚运会只是练兵,只是重塑新男篮形象的关键阶段,对于宫鲁鸣和这支新男篮而言,此次亚运会之行,则更像是一次期中测验。而明年的亚锦赛,由于事关里约奥运会的席位,这才应该算是“宫家军”需要面对的第一次大考。再往远点看,2019年的男篮世界杯,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才应该是如今这帮小伙子真正展现自己的舞台。
中国男篮可以被人看低,但绝不能被别人看不起。正是这样的信念,让宫鲁鸣对于本届新男篮的严格要求超越了以往。自新男篮组队之日起,宫鲁鸣便始终强调球队精气神的培养,并对球队的体能进行严格的控制把关,同时要求队员们在投篮训练上肯下功夫,10000次投篮的标准也因此应运而生。哪怕有一丁点的松懈或者伤停,那么就很有可能因此掉队。因此可以看到易建联在中途跟队训练了之后,却又因伤离开;西热力江因伤休战,再回到国家队时,却已经明显跟全队不在一个节拍上;甚至是临近亚运会受伤的刘晓宇,再回到球队时,都需要重新适应。
从集训到出征亚运会,新男篮的备战过程将近半年时间。在此期间,无论是训练场上传回的视频资料,还是新男篮在热身赛上的公开亮相,都可以清楚的看见中国男篮的变化,而这一切在亚运会上均有所体现。
亚运会首战,新男篮打出了现象级的防守,上半场仅让哈萨克斯坦得到12分;对阵伊朗,虽然实力差距明显输掉了比赛,但整场比赛中,新男篮一直在拼;面对菲律宾,应该算是新男篮在本届亚运会上发挥最为出色的一场比赛,经历过前几场比赛的起伏,新男篮逐渐适应了国际大赛的节奏,也终于学会了吃一堑长一智。同时,周鹏、翟晓川不惜力的防守,赵泰隆精准的外线投篮,周琦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些也都是新男篮值得称赞的亮点。
当然,这支新男篮的问题也有很多,也必须得到正视。比如宫鲁鸣在临场指挥中犯下的一些错误,尤其是对阵日本男篮第三节的“四上四下”,成为了新男篮最终负于日本的转折点。而在赛后,宫鲁鸣也坦承自己犯下了指挥错误,并把新男篮亚运会上的失利责任揽于一身;比如新男篮的控卫顽疾,无论是刘晓宇还是郭艾伦,在本届亚运会上的表现都难言满意,大局观的缺失,过于粘球,让新男篮始终缺乏有效进攻。而郭艾伦在接受采访时也说,我们不是没有努力,我们是缺乏经验,而且我们也真的想打好比赛。
确实,缺乏经验是这支新男篮最为重要的问题。
宫鲁鸣离开教练席十年,因此其对国际篮球趋势的了解,对于临场指挥的把握,对于球员们各自特点的应用,并不能一时令人满意。但不能说,宫鲁鸣就不行。
宫鲁鸣曾经先后带领过低谷中的中国男篮和中国女篮走出泥潭,也曾经带出了不少潜力新星,因此足以说明宫鲁鸣具备捏合球队、选拨人才的能力;本届亚运会上,所有球员都在拼命,为了争夺一个地板球而人仰马翻,也足以看到宫鲁鸣给这支球队带来的凝聚力。只是现在的世界篮坛、亚洲篮坛的整体趋势,和10年前比,早已变了一番模样,宫鲁鸣也需要时间去适应国际篮球趋势,去更加彻底的了解男篮队员们,也需要时间去联赛中考察队员。
因此,既然此番选择了宫鲁鸣,那就应该支持下去,不要因为亚运会的失利和一些临场指挥失误就将宫鲁鸣带来的变化全盘否定。明年的亚锦赛是留给宫鲁鸣的关键考验,而宫鲁鸣也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充分准备,中国男篮只有沿着一条路慢慢摸索下去,才能找到重新崛起的突破口,切勿急功近利。
同样,新男篮队员们严重缺乏比赛经验,缺乏承担接管比赛的能力,这也是公认的问题。
在各俱乐部中,外援是主打牌,一些老将也占据着不少出场时间,留给年轻人的表现机会则少之又少。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这些球员往往只在比赛中起到衔接作用,甚至时场边的看客,而负责打关键球的,是外援。年轻球员在联赛中难有作为,上了国际赛场,难有上乘发挥也就并不稀奇了。
你可以看到本届亚运会上,年轻的中国男篮不会打关键球;当比分被迫近时无人能够站出来稳定军心;而越是在关键的时刻,中国男篮甚至都组织不起像样的进攻。因此,当中华台北逐渐追上比分时,年轻的中国男篮开始心慌,而刘晓宇在最后时刻的发球失误更是几乎铸成大错;对阵日本,中国男篮在第三节后半段被对手连打反击得手,最终被对手逆转取胜,可就在第四节中,无人能够得分,也无人能够接管比赛;对阵伊朗,中国男篮被对方的紧逼防守弄的焦头烂额,外线投篮更是失准;对阵菲律宾,最后时刻又几乎差点让对手逆转,不过好在这一次,总结过经验教训的中国男篮终于没有再让悲剧重演。
因此,当这些明显问题汇聚在一起时,我们应该反思,应该总结,应该给中国男篮信心,而不是说风凉话,甚至诅咒谩骂。
同时,中国篮球从决策层、管理层到执行层都应该认清世界篮坛的大趋势,应该明确下一步的策略是什么,应该制定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改革政策,而不是朝令夕改,甚至是始终不作为。
北京时间9月23日,在CBA体测的动员大会上,篮管中心副主任李金生在他的发言中提到了联赛目前的状况,提及了CBA将面临的重大变革:“CBA的发展方向肯定是股份制、公司化、管办分离,我们会成立独立的机构管理。到了年底我们会有大动作,我们初步的计划已经制定出来了,已经报备给了国家体育总局,等批复后下一步我们就要开始实施了。”
因此,年底的大动作究竟能够起到什么效果,令人备受期待。当然,我们更希望的是,联赛制度的改进,可以有助于中国篮球涌现出更多的人才,也可以帮助中国篮球往更高的层次发展。下赛季的CBA联赛,包括“末节单外援”等政策也开始实施,究竟效果如何,也仍需要时间来检验。
如今陷入低谷、遏待重新崛起的中国男篮,需要的是关心他的人们的支持和鼓励。因此,无论接下来如何发展,都请给中国男篮信心。同时还想说一句,无论是从中国篮球的决策层到管理层到执行层,是从职业体育到群众体育到校园体育,还是那些关心中国篮球的人们,中国篮球的重新崛起,都离不开你们发自内心的,因为热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