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hlpeng
hlpeng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81积分
  • 博客访问:72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
  • 赠出金笔:2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兑换图片博主服务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郭永怀简介

(2011-04-30 00:00:24)
标签:

杂谈

今天听了一个讲座,提到了郭先生。作为一个物理系的学生,第一次听说郭先生的事迹,感觉很惭愧,所以收集了一些郭先生的资料。

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

郭永怀(1909.04.04--1968.12.05),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涉及了许多重大的项目。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1964年,郭永怀参加了再入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他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发展我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更是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飞机降落时发生坠毁事故,他不幸遇难,时年59岁。飞机失事临难的最后一瞬间,他与警卫员抱在一起,用身体夹住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同年12月25日,国家内务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历史年表

  1909年4月4日生于今山东省荣成市。
  1931~1933年南开大学物理系学习。
  1933~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1938~1939年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
  1940~194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41~194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
  1946~1955年在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历任副教授、教授。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力学学报》主任编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 1960年兼任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
  1964年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1967年任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
  1968年12月5日逝世。因所乘飞机在北京机场附近失事而牺牲。
  他在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中文名: 郭永怀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荣成
出生日期: 1909年4月4日
逝世日期: 1968年12月5日
职业: 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 加州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
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阅读(505)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