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范志萍
范志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40
  • 关注人气:2,0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聊点闲话:随礼

(2010-12-17 07:41:18)
标签:

茶余饭后

聊聊

俗话

随礼

    居家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再加上一件:随礼。礼尚往来,中国人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大事小情,穷富不论,相互随礼捧场,算是老理。
    随礼这个话题俗点,但是人人都要面对。记得60,70年代,天津胡同的老街旧邻谁家有事,都是几家凑份子给买个东西,如暖瓶,脸盆之类,每家摊一元多,皆大欢喜。我们居住的回民区,一般随礼有时送几斤粮票,或者几斤白面,最好的是买10个烧饼送去,那就很隆重显得很富有,当时人们都穷,就是这个水平。而且不办酒席,办喜事的发给随份子的家几块糖,送一碗炸酱面,回民的炸油星,类似油饼给随礼的各家送一个。到了80年代一般都随5元,如果随10元就是挺大的显示了。进入二十世纪,随着物质生活逐步好转,随礼也是水涨船高,最近一两年,房价物价上涨,随礼的价码涨的更快。记得两年前普通朋友通知一声,送上百元觉得不寒酸,如今随个普通的,百元就不好拿出手了,一般要两张,交情深的规格更高。如今随礼的名目也繁多,所以随礼频繁。赶上好日子结婚的多,每年九月份上大学的多,每月多起觉得经济怪紧张,经济紧张也不能拉过,咱中国人就是讲面子。  
    我在电业工作30年,随的礼有:领导家的大事小情不敢装糊涂,随大流往外掏钱,也别想回报,纯粹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打了水漂连个响都没有。好朋友家有事慷慨解囊,人到钱到,只想付出,不想回报。一般关系,单位其他科室,虽说没有工作联系,人家只要告知一声,决不能马虎,否则见面尴尬。平时没来往仅点头之交,来电话了,心里不情愿也不能空手,张一次嘴不容易呀,仅此几个简单原则,每月基本都有事。
     随礼频繁的原因有社会因素,现如今都是二婚三婚了,换一次老婆喝一次酒掏一次钱,生孩子,满月,百天,周岁,庆贺随礼,考学,专升本,本考研,出国,必须前去祝贺捧场,最少也要甩出两张,即使不去喝酒钱要到位。还有生病住院疗养转院等,都要用钱表示。最有意思的是单位的几位哥们,经常收到他们通知。 刘先生,半年中老婆有病,老婆去世,娶后老伴,孩子上大学,后老伴孩子结婚,后老伴老爹去世,差不多月月有事通知,机关这帮人也烦,看到他就像躲瘟疫,抓紧绕着走。打电话关机也挡不住,刘先生亲自到你家,敲门不开就守株待兔等着,早晚你要出门,非亲自通知到你才算罢休。我曾经在一个月里随了科里同事四份丧礼:其先生母亲去世,老丈人去世,弟弟去世,大舅嫂去世,点够背的,这一个月家里多人赴黄泉,都在一起工作,哪能不表示?最可笑的是随礼随成名人了。生产口张先生,一年内死一个老婆,又娶了个老婆,时间不长离了,娶第三个老婆请我们喝酒时,我给完钱说了句话:张工,你娶第四
个老婆时就不要通知我了!没想到俺的这句话,在电业系统广泛爆料,成了经典语录,实际这帮人借题发挥也不想扔钱了。
    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要有事情,礼尚往来人之常情,互相捧场一是添人气,二是经济彼此赞助。为人处事春种秋收,讲究的是礼尚往来,如果只出不入也不舒服,必竟我们是工薪族,有限的钱来之不易。平时很节俭,朋友熟人通知你有事时慷慨解囊,回忆我30年电业生涯,完全为他人做的嫁衣裳,所以朋友们为我鸣不平,可谁让咱家不在那呢?家里有事也不能到东北办吧?
 本次他们知道女儿要结婚了,都忙颠颠打电话,发短信,QQ留言,邀请回东北办酒席。好朋友燕子快人快语:姐你脑子千万别进水,这次听我的回来办。俺电业工作30年,人脉关系都在东北,2007年末退休撤退到北京,人走了三年再回去给孩子办婚礼?说白了就是要点钱,想想真的张不开嘴,实在是尴尬。这几天我和女儿商量决定了,就在北京办个小型温馨的婚礼。人生在世要大度些,30年随礼奉献了不少钱,重要的是献上一份情谊和爱心。心到佛知,仅此而已!开心快乐最重要!

http://s2/middle/6287dedft9782e41f3d9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