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格尔《人的问题》
(2010-07-30 01:06:2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人的问题》,[美]托马斯·内格尔著、万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003.11.19
一、死亡
长期假死亡或冷冻,然后重新开始神志清醒的生活,这种可能性对人们很有吸引力,因为他们内心会认为这就是他们现在的生活的继续。(P2)
有时候人们认为,我们真正在乎的是濒临死亡的过程。不过要是濒临死亡后面并不跟着死亡,实际上我也不会不喜欢它。(P3)(少涵案:时间是死亡好坏的价值标准。我们说死亡是坏的,就是因为它是永恒的,而注定20后死亡的植物人之所以还比死亡值得人们去期待,就因为它是有希望在内的。价值是与境遇相连的,过时或超时,对于个人来说都可以说是不幸的。)
二、荒诞
在日常的生活中,当人们的要求或渴望与现实之间有明显的不一致时,这种处境就是荒诞的。(P13)
荒诞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我们严肃地对待渺小的、无关紧要的、个别的事情。(P17)(少涵案:也就是说,人生中我们正儿八经地对待一件事,但到头来却发现那不过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这就是人生的荒诞性。)
只有当一百万年后的重要性取决于现在的重要性时,我们现在所做的事一百万年后是否重要才可能决定性的影响。(P11)
三、道德上的运气
凡在某人所做之事有某个重要方面取决于他所无法控制的因素,而我们仍然在那个方面把他作为道德判断对象之处,那就可以称之为道德上的运气。(P28)一种现象是生成的运气:你是这样一种人,这不只是你有意做什么的问题,还是你的倾向、潜能和气质的问题。另一种是人们所处环境的运气:人们面临的问题和情境。(P30)(比如德国的民众由于纳粹的掌权而不道德)
一个人只能对他所做的事负有道德责任;但是他所做的事产生于大量他没有做的事;因此他不能对他负有责任或不负有责任的事承担道德责任。(这不是一个矛盾,但它是一个悖论。)(P38)
四、战争与屠杀
由战争行为提出的最一般的道德问题:手段和目的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即使在为某种值得追求的目的服务时,对于可以干什么也是有限制的,哪怕坚持这些限制的代价十分高昂。承认这些限制的力量的人可能陷于尖锐的道德两难境地。例如,他可能相信,严刑拷打一个战俘可以获得必要的情报,从而避免一场灾难,或者,用炸弹摧毁某个村庄,可以暂时阻止一次恐怖主义活动。如果他相信从某一特定措施所获得的好处将明显超过它的代价,却仍然怀疑是否应当采取该措施,那么他就处于两种不同的道德理由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两难境地,这两种理由可以称为功利主义的和绝对主义的。
功利主义首先关注的是将会发生的事。绝对主义首先关注的是人们正在做的事。它们之间出现冲突,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抉择很少只是对总结果的选择:它们也是对所采取的不同途径或措施的选择。(P59)
某项特殊措施似乎可由一次具体冲突的结果而得到证明,但它却可能成为一个先例,会带来长期的灾难性后果。(P60-61)(比如,一次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的确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如果不对核武器进行限制,那么有了一次先例,后果就不堪设想。)
这些限制的重要性可以随情况的严重性而变化;在某种情况下无法证明为合理的行为,在一种更极端的情况下可能得到证明。不过它们全都从一个原则引申出来:敌意或侵略应当针对其真正的对象。(P72)
敌意的行动不像手术,它已经是针对某个人的,而不具有更广泛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意义。不过敌意的行动可以用作对被攻击者的很有限的几种态度的表达或手段。那些态度又以那个人的某些实际的或假想的特征或活动为对象,它们被看作采取那些态度的理由。当这一背景不存在时,就不能再打算让受害者作为主体来接受那些敌意的或侵犯的行为。相反,它就会完全成了专横的行为。(P73)(杀死正在抵抗的军士和折磨战俘的敌意的道德意义是不一样的。)
人们反对大规模的毁灭性武器:核能的、热核的、生物的或者化学的武器,是因为它们不分青红皂白的杀伤力使它们失去作为表现敌对关系的直接工具的特性。在攻击平民百姓时,人们对待武装敌人或平民,都没有给予他们作为人类所应有的起码的尊重。(P76)
必须根据他们当下的威胁或有害性把战斗员同非战斗员区分开来。(P77)
(战争中医护人员和伤员受保护,但在越南战争中,美军一看见医护人员就开枪,让敌军的伤员死掉而不让他草草包扎之后第二天又参加战斗)医护人员的关心,是对极其普通的人的需求的一种关心,而不只是对作战士兵的特殊的需求的关心,而且我们与该士兵的冲突并不是与他作为一个人的生存的冲突。(P78)
五、公共事务中的冷酷无情
道德观应当建立在各人的可接受性而不是全体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P94)
六、平等
(罗尔斯)对一般财产的分配原则是,只有当不平等对社会中境况较差的群体有利时,这些不平等才是合理的。(P117-118)从功利主义的观点看,仅仅由于给境况较差的利益会重要得多,就为了较小的利益而放弃较大的利益,或为了较少人的利益而放弃较多人的利益,那是没有意义的。最好是得到更多的好东西、更少的不好东西,不管它们是如何分配的。(P119)按照个人权利理论,……如果不平等不是某人损害另一个人的结果,它们就不是不道德。如果防止不平等的唯一办法,是把个人权利限制在不侵犯任何他人权利的自由行动上,那么不平等就是必须接受的。(P119)
问题是,(1)境况较差者是否有要求优先的权利,(2)实行那个要求是否会忽视其他不属于境况较差者的人的更大要求,如果采取一种太强调平等的政策,他们会得到显著得多的利益,(3)它会侵犯其他人要求自由的权利和保护他们的权益的权利。(P119-120)
功利主义的道德平等原则是一种多数裁定原则:每个人的利益都算一份,不过有些可能被其他的超过。实际上决定结果的不是人数的多数,而是经过适当权衡的利益的多数。(P121)
人们应当从把所有个体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观点出发,去做能够产生最好的结果的事。功利主义的道德平等就在于让每一个人的利益在决定最好的总结果中同样起作用。(P122)
(内格尔强调的是一种权利道德平等观)这些要求的真正道德基础是,比较迫切的个体需求优先于不太迫切的个体需求,而这本质上是一个平等主义的原则。(P123)权利道德观往往是一种有限的、甚至是一种最低限度的道德观。(P125)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一定范围,即不能在某些方面使任何其他人无法接受。(P125)权利直接限制行为:每个人都许直接侵犯其他人的权利,哪怕由于他对少数人的侵犯可以间接地减少总的侵犯权利数。(P124)权利的道德平等就在于,分派给每一个人同样的利益范围,在这个范围里他不会受到其他任何人的直接干涉。(P125)
平等主义的优先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它认为改善境况较差者的福利更为迫切。……平等主义的道德平等就在于,在确定怎么样会是总体最好时,按照同一个迫切性优先制度,考虑每一个人的利益。(P127)
不管境况较好的人有多少,都得优先考虑境况较差的人的需求。(P135)
七、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
当且仅当一个有机体具有作为那个有机体是什么样(对于那个有机体来说是什么样)的经验时,它才具有有意识的心理状态。(P178)
我们可以把这叫做经验的主观性。……不了解经验的主观性是什么,我们就无法知道要物理主义理论干什么。(P179)
其他人的经验与某人自己的经验越是不同,可能预期的成功就越少。(P184)
如果经验的事实(有关对于经验着的有机体是什么样的事实)只有从一种观点才可接近,那么经验的真正性质如何可能表现在那个有机体的身体动作中就是一个谜。(P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