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尔《乌托邦》
(2010-07-30 01:02: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乌托邦》,[英]托马斯·莫尔著、戴镏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版
2003.11.19
(一、可恶的社会)
仅仅盗窃不是应处以死刑的重罪,而除盗窃外走投无路的人,随你想出什么惩治的办法,也还是要从事盗窃。……你们对一个盗窃犯颁布了可怕的严刑,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经以谋生之道,使任何人不至于冒始而盗窃继而被处死的危险。(P18)
盗窃犯当兵,并非是最不活跃的;当兵的干盗窃,也并非是最缺少劲头的。(P20)
无论是心或手,不用就不灵。(P20)
“你们的羊,”我回答说,“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P21)
一个人使别人丧财就得自己丧命,这是很不公道的。我认为,幸运能给我们的全部财富全都比不上人的性命宝贵。(P25)
上帝命令我们无杀人之权,也无自杀之权。(P25)
一个国家对盗窃犯和杀人犯用同样的刑罚,任何人都看得出,这是多么荒谬甚至危险的。当盗窃犯发现,仅仅对于盗窃,判刑竟如同对于杀人同样的可怕,这个简单的考虑就促使他把他本来只想抢劫的那人索性杀掉。……我们虽然用酷刑威吓窃犯,我们却怂恿他消灭良好的公民。(P27)
金钱赠予,对送者及收者都死罪。(P28)
你生气吧,可不要犯罪。(P31)(《旧约全书诗篇》第4篇第4节)
要照傻瓜的话回答傻瓜。(P32)(《旧约全书箴言》第26章第5节“要照愚昧人的愚昧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
只有哲学家做国王或是国王从事研究哲学,国家最后才能康乐。(P33)
一个必须维持一支军队的国王,不管他的钱怎样多,总是不够的。(P38)
任何地方私有制存在,所有有人凭现金价值衡量所有的事物,那么,一个国家就难以有正义和繁荣。除非一切最珍贵的东西落到最坏的人手里,你认为这符合正义;或是极少数人瓜分所有财富,你认为这称得上繁荣——这少数人即使未必生活充裕,其余的人已穷苦不堪了。(P43)
(柏拉图预见到)达到普遍幸福的唯一道路是一切平均享有。(P44)
在一般的情况下,穷人倒很应该享有富人的境遇,因为富人贪婪、肆无忌惮、毫无用处,而穷人则正派、直率,终日辛勤劳动,牺牲自己为国家作出贡献。我深信,如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私有制存在一天,人类中绝大的一部分也是子优秀的一部分将始终背上沉重而甩不掉的贫困灾难担子。(P44)
(二、乌托邦道德)
议事会照例不在某一问题初次提出的当天讨论,而是留到下次会议上。他们一般这样作,以防止任何成员未经深思,信口议论。(P55)
只安排六小时劳动。(P56)
按各人爱好搞些业余活动。这样的空闲一般是用于学术探讨。(P57)
骰子以及类乎此的荒唐有害的游戏,乌托邦是从不知道的。可是他们间通行两种游戏,颇类下棋。一种是斗数,一个数目捉吃另一个数目。另一个游戏是罪恶摆好架势向道德进攻,于此首先很巧妙地显示出罪恶与罪恶之间彼此倾轧而又一致反抗道德,然后是什么样的罪恶反抗什么样的道德,用什么样的兵力公开袭击道德,用什么样的策略迂回向道德进军,而道德又是采取什么样的防护以阻止罪恶的猖獗得势,用什么样的计谋挫败罪恶的花招,直到最后,其中一方通过什么样途径取得胜利。(P57)
乌托邦宪法规定:在公共需要不受损害的范围内,所有公民应该除了从事体力劳动,还有尽可能充裕的时间用于精神上的自由及开拓,他们认为这才是人生的快乐。(P60)
年纪最老的人当家。妻子呢,伺候丈夫;儿女呢,服侍父母。一般说来,年轻人照顾年老人。(P61)
就一切生物而言,贪得无厌的心,都来自唯恐供应缺乏,可是就人而言,则出于自尊感,即认为显示一下占有的东西超过别人是值得引以为荣的。(P62)
乌托邦人不准自己的公民操屠宰业,认为这会逐渐消灭人性中最可贵的恻隐之心。(P62)
一切无害的享乐都不应该禁止。(P65)
他们没有酒馆和烈性饮料店,没有妓院,没有腐化场所,没有藏垢纳污的暗洞,没有秘密集会的地方。(P66)
用星辰占卜的一切可耻胡说,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P72)
听者对于自己越不习惯的东西,越是不信。(P67)
他们自己不用钱,而是保存它以应付可能发生而又可能永不发生的突然事件。(P67)
乌托邦人饮食是用陶器及玻璃器皿,制作考究而值钱无几;至于公共厅馆和私人住宅等地的粪桶溺盆之类的用具倒是由金银铸成。再则套在奴隶身上的链铐也是取材于金银。最后,因犯罪而成为可耻的人都戴着金耳环、金戒指、金项圈以及一顶金冠。乌托邦人就是这样用尽心力使金银成为可耻的标记。(P68)
黄金是可耻的标志。(P69)
(钻石宝玉)给小儿做装饰品,幼小的儿童为此得意,等稍微长大以后,发见只有孩子佩戴这类玩物,便将其扔掉,不是出于父母的劝告,而是自己过意不去。(P69)(吹牛国三个使节穿金戴银、珠光宝气来到乌托邦,被小孩称为“多么大的傻蛋,还戴珍珠宝石,真是小孩一般!”妇人称他们“外国使节身边的小丑”。)
乌托邦人认为奇怪的是,一个可以仰视星辰乃至太阳,何至于竟喜欢小块珠宝的闪闪微光。他们认为奇怪的是,竟有人由于身穿的是细线羊毛衣,就大发狂想,以为自己更加高贵;其实不管羊毛质地多么细,原来是披在羊身上的,一只羊终归还是羊。(P70)认为身上穿的衣服高级并认为自己高级都骗自己。(P76)
(乐生的伦理学)(P147)
他们探究灵魂上、肉体上以及外部才能的善。(P72)
(他们)认为构成人类的全部或主要幸福的是快乐。(P72)
乌托邦人便不毫不迟疑地主张,一个人如不千方百计追求快乐,便是愚笨的,只不过他须力求不要贪图小的快乐而妨碍大的快乐,也不要贪图会招致痛苦后果的快乐。追求严峻艰苦的德行,不但不尝人生的甜密,甚至甘愿忍受不会带来好处的痛苦,乌托邦人认为这是极不明智的行为。因为如果某人一生过的不快乐的日子,即是说,潦倒不堪,而死后并不因此得到任何酬报,这怎能谈得上有好处呢?
实则乌托邦人主张,构成幸福的不是每种快乐,而只是正当高尚的快乐。德行引导我们的自然本性趋向正当高尚的快乐,如同趋向至善一般。相反的一个学派把幸福归于至善。乌托邦人给至善下的定义是:符合于自然的生活。上帝创造人正是为了使其这样地生活。乌托邦人说,一个人在追求什么避免什么的问题上如果服从理性的吩咐,那就是遵循自然的指导。(P73)不因小快乐而妨碍大快乐,不因快乐而引起痛苦后果。乌托邦人认为,低级快乐一定带来痛苦后果。(P81)
乌托邦人认为,自然指示我们过舒适的亦即快乐的生活,作为我们全部行为的目标。乌托邦人把德行解释为遵循自然的指示而生活。(P74)
自然号召人人相互帮助以达到更愉快的生活。(P74)
自然教你留意不要在为自己谋利益的同时损害别人的利益。(P74)
你的义务标志是关心公众的利益。为了自己得到快乐而使他人失去快乐,这当然是有失公平的。(P74-75)
所谓快乐,乌托邦人指人们自然而然喜爱的身或心的活动及状态。(P75)
一个孕妇口味坏了会觉得树脂和兽脂比蜂密更可口。(P78)
(真正快乐分为精神的和肉体的。)苦痛不入的健康本身即是快乐之源。(P79)
几乎全部乌托邦人把健康看成最大的快乐,看成所有快乐的基础和根本。只要有健康,生活就安静舒适。相反,失去健康,绝对谈不上有快乐的余地。在没有健康的情况下而不觉得痛苦,乌托邦人认为这是麻木不仁而不是快乐。(P79)
享有永远健康的人不可能不享有快乐。(P79)乌托邦人特别不肯放过精神的快乐,以其为一切快乐中的第一位的、最重要的。(P80)
美观、矫健、轻捷,这些是乌托邦人视为来自大自然的特殊的令人愉快的礼品而高兴地加以珍视。(P80)除非一个人忽视自己的这一切利益以便更热心地为别人或公众谋取快乐,期望由于这样的牺牲,上帝会给他更大的快乐。(P81)
他们的法令很少。(P91)(理想国)
在乌托邦,人人精通法律。(P92)
(三、乌托邦人战争观)
不应当把未加害于你的任何人看成敌人。(P94)
战争是唯一适宜于野兽的活动,然而任何一种野兽都不像人那样频繁地进行战争,因此乌托邦人都恨战争。乌托邦人一反几乎所有国家的惯例,把在战争中所追求的光荣看成极不光荣。(P94)
如果他们用韬略战胜和击溃敌人,他们就引以为巨大的光荣。(P96)
高价收买敌人的做法在别处被谴责为不道德的残忍行径。乌托邦人却认为这是光荣的,认为这说明他们的明智,可以兵不血刃地结束凶恶的战祸,又说明他们的人道主义及仁慈为怀。(P97)
这儿看不穷人和乞丐。每人一无所有,而又每人富裕。(P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