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周末够忙的,只为参加了两次同学小聚会,竟导致了昨天没能传点东西上来。
儿子睡下了,静心想想,有一句话可以补记。
前天,也就是26号,星期六,我和元元去参加一同事的婚宴。出发前元元要带着那把玩具木头刀,问我可不可以。我说,当然可以,不过得注意安全,别戳着别人。元元想了想说,要不还是不带了吧!
这样,我们爷俩手拉着手出了门。在去大门口坐班车的路上,我表扬了儿子。其时想到了一句话,就是“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最好不要干什么”。为了儿子的理解,当时我做了如下阐释——
“想干什么”只是你心里想的,不一定能行,有些做不到的(这属于主观层面),是脑子里边的东西;“能干什么”是在你想的基础上能够做到的(这是现实层面),是表现在外部的东西;“最好不做什么”是说有些是能够做到的,但你觉得不做更好(这是属于意志层面),是表明你已经懂事的东西。
比如刚才你不带玩具去参加叔叔的婚礼,你开始时是想带着玩具木头刀去,这是脑子里的东西;想了以后你把它说出来,我也同意了,你完全可以带着去,这已经是表在外部的东西了;而你经过考虑决定不带,能做到而不做,表明你已经懂事了。
元元,你还能想出这样的事吗?我想看他能否理解了。
有啊!像上星期去动物园,我喜欢那个三角龙,想买,你也同意了,但我想家里有类似的了,又三十块钱有点贵,我就没买。
班车就在眼前了,我打住了这个话题。
“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最好不干什么”,每一个理性的决定或选择不多是这样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