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洞岩景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蔡坂村,距漳州市中心仅8公里,是漳州市区唯一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漳州市区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被誉为“闽南第一洞天”、“福建第二碑林”、“丹霞第一洞天”、“闽南第一碑林”的风景文化名山,有大小洞穴四十余处,历代各体书法题刻二百余处。因山上有一石洞,天将降雨,云雾从洞中飞出,雨霁天晴,云雾又飘回洞里,故名云洞岩。
云洞岩风景区的主峰海拔280米,景区规划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5平方公里,分为云洞岩、岭兜山、瑞竹岩、长山、大石五个景区。多为丘陵地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均适宜游览。
原单位一行老驴友们,顶着烈日相约云洞岩。其实十年前我们就去过了,今天再次游览,大家感觉老当益壮、不减当年勇!

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有潜翁养鹤修道于此,不时鹤鸣于山里故得名鹤鸣山。据地方志记载:山上石室,天将雨时,白云从洞中飘出;雨霁天睛,白云又收归洞中,故又名“云洞岩”。
抬头看到的便是海拔高仅280米的云洞岩,此岩一峰突出,怪石嶙峋,形态各异,奇树参天,洞壑深幽,远观如袖珍山石盆景,又如太上老君端坐讲经。所以,迎面大石刻着“搔首”两个大字,表示对太上老君的崇敬。

云洞岩许多景点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均蔚然可观。岩上有篆、隶、楷、行、草各体书法并以诗、文、联、记各种文体的题刻遍布于山崖石壁,素称为“闽南第一碑林”,共有唐以来镌题200多处。唐代许,宋代理学家朱熹,明代榜眼丰熙、尚书陆完、布政使周瑛、按察使谢汝仪、衡州知府吴仕典、理学家蔡烈等,清代武状元马负书、会元陈常夏等都留有题刻。近代溥杰、弘一、单士元、赵朴初、杨成武等也都留下了赞美云洞岩的题词。云洞岩的自然景观也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奇峰怪石,危岩峭壁,洞壑幽邃,千姿百态。景点有:月峡、鹤室、霞窝、仙人迹、瑶台、天梯径、飞来石、一线天、风动石等五十余处。洞穴有:先天洞、云归洞、罗汉洞、仙樵洞、师谦洞、千人洞等四十余处。山路林阴逶迤曲折,洞穴峭壁阴暗相间,被誉为“丹霞第一洞天”。







“鹤室”即是潜翁养鹤处,也是蔡烈隐居处,室内有篆字石碑:“蔡鹤峰先生神位”,壁上还刻有一段《易经》。离“鹤室”数十步,便是蔡烈的墓。安林仑有碑铭曰:“鹤峰千仞,龙江一曲,中有一丘,其人如玉”,极力称赞蔡烈的人品。




初步统计,云洞岩已发现的石刻有200几处,其中有大字题刻,诗、文、联语。从五代到清道光年间,不少名人都在此留下了翰墨,有行书、楷书,又有草书,篆书,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许多书法独具风骨,如夫子朱熹,学士丰熙、考功林达,方伯周瑛,尚书陆完,郡守张鹏,古文学家王慎中,会元陈常夏,状元马负书等,都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云洞岩确实是一个可贵的碑林。



眺望漳州市区。



洞深莫测,口狭窄,匍伏始得入,是前避乱之所。胡梅诗云。“天生岩穴受千人,隐隐幽处隔世尘,不识人间经几代,洞门依旧锁闲云。”丰熙诗云:“片石千人屋,天工太泄机,海风吹不破,应待野云归。”因此,云洞岩也是一处旅游胜地。



一石二虫。据说这是一个拆字谜语。猜猜看哈!
谜底:风月无边。虫二意即风月无边,虫二来源素有争议,一说是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即是清乾隆手书之“虫二”。二说则是泰山一摩崖石刻,这块刻石在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是清光绪二十五年才子刘廷桂题镌的。风月二字的繁体风月去掉外廓后剩下虫字加一撇和二,意为风月无边,用来形容风光美好宜人或一种由外部环境引起的无边无际的舒适感觉。
又有说,近代很多人都曾猜测过它的意思,都没能如愿,结果是郭沫若先生猜出来了,从此此景成为泰山的一大奇景,人们对此更是津津乐道。(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云洞岩的“二虫”又是什么意思?


“鬼斧神工劈山崖,岩洞一线冲天开”,在千人洞中,人们仰首可以看见崖顶裂开一线,像是利斧劈开一样,长数丈,这个奇观岩石受在壳运动的影响发生断裂,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潜蚀下逐渐扩大、延长。这就是“一线天”。










回首远望,云洞岩既有千山万壑之慨,又如一座小巧玲珑的“山石盆景”。正如明代翰林学士丰熙称它“山尽石,石尽美且巨,他山莫挤”。
因为老年人出游,云洞岩山路林阴逶迤曲折,洞穴峭壁阴暗相间,实在不太适合,我们也就
随意走走看看,接着就驱车下一站”漳州龙佳山庄“美食及游览。(未完待续)。

预祝朋友们中秋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