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南靖和贵楼随拍
2012年3月26日拍摄
【和贵楼简介】和贵楼坐落在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的青山绿水间,背靠虎背岭,面向笔架山,由简次屏公建造的,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又称山脚楼,占地面积1298.8平方米,建筑面积6450平方米,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
和贵楼,顾名思义,是劝世人弘扬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座土楼就像一个扩大的家庭,一个缩小的社会。和贵楼最盛时曾住过300多人,这么多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和睦相处,以和为贵至关重要。
楼高5层21.5米的长方形大楼,是县内最高的一座方土楼,内部土木结构规整,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1个大门。楼内东西南北四角安有4部梯道通向各层楼。天井中心建三间一堂式学堂,当地群众编句顺口溜:“厝包楼,子孙较贤,楼包厝,子孙较富。”

和贵楼是福建土楼中最高的土楼,5层楼、21.5米高。
祖祖辈辈靠着农业和种茶来营生。近年来随着游客的增多特别是申遗成功之后,村民的生活面临着更大的变化,生活的路子拓宽了许多,游客来了也带来了更多的商机,随着政府对土楼保护和开发政策的实施,土楼居民也会积极的将土楼里面原汁原味的特产奉献给四方而来的游客。地地道道、原汁原味就是土楼人家的特色。
村民种植的甘蔗,随拔随卖,一根15元,不讲价。
【门厅】和贵楼只有一个大门出入,当您跨进和贵楼古老而沉重的大门时,您一定会为它突出的防卫功能而惊诧不已。大门的两扇门板都是用可耐火的“咬冬木”制成,厚达10多厘米,在门的上方,也就是在二层之处,设有三个灌水道,若遇盗匪用火攻门,可从灌水道往下灌水,把火淋灭。加上底层对外不开窗,二层只开一条不足20厘米的通风小缝,三至五层窗洞也是内大外小,所以,只要把大门关闭起来并上了闩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门联】和亲既康禄 贵子共贤孙
这些意义隽永的藏头嵌字联,构成了简氏传统族训的核心,说明了先民渴望子孙“读圣贤书’’的良好愿望和重教兴学的精神风尚。
【和贵楼的四奇】
一奇是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方楼。
二奇是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整座楼像一艘大船停泊在沼泽地上,虽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巍然屹立。
三奇是楼内有二口水井相距18米,一口清亮如镜,水质甜美,另一口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被人称为阴阳井。
四奇是因为和贵楼结构是楼包厝,厝包楼的特征。
据导游说,和贵楼还有“第五奇”,那就是和贵楼的楼长简良发。1999年,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正式启动,简良发得知这一消息后,毅然决定从城市回到农村,在和贵楼当起了土楼讲解员。10年来,他已为中外游客提供义务讲解近4万场。为了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地向游客介绍和贵楼,简良发经过多方考证核实,将和贵楼的特色总结为“四奇”:土楼建在沼泽地,就像浮在水面的船;土楼高五层21.5米,为最高方形土楼;土楼内有八卦阴阳井,早晨水位高出地面30厘米;土楼布局奇特,厝包楼、楼包厝。而简良发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讲解,成了令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的和贵楼“第五奇”。

这块“进士”匾,是道光年间进士、工部屯田司主事简逢泰的。和贵楼是简次屏兴建的,简逢泰是简次屏的孙子。这是一座“三间一堂式”学堂。过去,楼里的孩子就在这里读书。像简逢泰小的时候也是在这里读过书,后来中了进士。


这里敬的神像、旁边是城隍夫人像。

左边墙上悬挂着一块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牌匾;右边悬挂着的是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牌匾。简羡强是什么人呢?他是简氏的第19代孙,早年生活很艰苦,20岁时跟人一起到缅甸谋生,由于他在生意场上辛勤耕耘,逐渐发展,曾担任缅甸救济总会负责人,海外侨务委员会副主席。简羡强不忘祖国、不忘家乡,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捐资在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崇文学校,还捐资发展文教事业,同时积极发动侨胞,捐资、捐物支持抗日活动,因而受到人们的敬重。
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如此高大的土楼呢?
人如果在天井里用力一跳,整个地面都会晃动。原来,这是块沼泽地。这一个小天井是和贵楼最为神奇的地方,据风水先生说是哪吒的软肚兜。当初这座楼刚建了一层便迅速沉入到烂泥中,于是简氏族人采用松木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桩,在桩上砌垒基石后再夯土墙建成。这座土楼重量达数万吨,前后经历了数十次大小地震与近三百年的沧桑风雨,如今还是完整地屹立在这片土地上,不能不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
热水一浇,这些工艺品就改变颜色,变色原理是因为外层的温变涂料呵。
【旅游纪念品】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开发旅游纪念品市场,让游客带走一些关于土楼的记忆,也是创收的重要渠道。数百年历史的土楼孕育着原住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的双手可以种茶耕田也可以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这也是土楼人家营生的方式之一。
【阴阳井】天井的两口水井相距只有18米,但水质却截然不同。这口井水清亮如镜,水质甘甜可饮用;而在右边的那口井水却是混浊不清,只能供洗涮。这两口井被人称为“阴阳井”,究竟是什麽原因,至今没有人能解释得通。

土楼人家的安静生活。现在住的都是老人、小孩,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春节期间纷纷返回土楼,那时这里热闹极了。
【南靖华喜咖啡店】台湾人经营,以土楼为品牌的“土楼咖啡”。
在返回厦门途经南靖时,旅行社安排游客们在此品赏咖啡。

【江东鲈鱼馆】品赏了土楼咖啡,傍晚到达漳州,已是夕阳西下,旅行社安排的晚餐就在这家江东鲈鱼馆就餐。到达漳州,不吃漳州江东鲈鱼是一憾事。
【江东鲈鱼的传说】龙海市角美镇江东桥下附近一带水域,属九龙江北溪流域,这一带江深水清,淡水长流,所产鲈鱼,远近驰名,得名“江东鲈鱼”,又称“阔嘴鲈”。据传,此鱼由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传种而来,谓之“东溪奉母鱼”。
宋时,高东溪,漳浦县人,据传高事母甚孝,其母平时喜食鲈鱼,宋大文豪苏轼在《赤壁赋》中有“松江之鲈,巨口细鳞,乃鲈鱼之上品”的美誉。后高东溪告假,取水道回乡,在船仓另装活水仓柜,由松江带活养鲈鱼奉母。当船驶抵江东桥下时,高拟将鲈鱼烹之以奉母,其母观此鱼形态活跃美观,不忍食之,遂对东溪说:“此鱼来之不易,食之今后难得。不如将此鱼投入江中,使之传种,世代繁衍,让后人有此佳品可餐。”东溪遵照母意,遂将所带活养的松江鲈鱼尽放于江东桥下,从此鲈鱼在此繁衍不绝。
品赏了江东鲈鱼,大家高高兴兴返回温馨的家。过后回忆起吃过的江东鲈鱼,得出结论:以后再也不去了,完全没有了原来的鲜美味道,环境污染、高速通车,开采河沙,野生的江东鲈鱼已经看不到了,要靠人工养殖,其味道可想而知!
但不管怎样,这一天大家还是玩的尽兴,令人难忘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