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

(2010-01-27 09:40:03)
标签:

健康

http://s10/bmiddle/62863abbx7302c1bade69&690、练功后的良好效应

1、练功后可感到头脑清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力量增加。

2、练功后,感到上肢甚至全身有发热、麻、胀和皮下有蚁走感及部分肌肉抖动感。

3、消化能力增强,胃蠕动加强,胃口香甜。易饥饿,食量增加 ,胃口香甜。

4、帮助睡眠,容易入睡。

5、体弱病患者,练功后全身感到轻松,精神感到舒畅。

6、肥胖者,通过练功逐渐消瘦,体质逐渐恢复正常。

7、练功后力量增加,敏捷、灵活性提高,步履轻健。

四、功法要领简释

每练一种功法,一定要了解功法的原理,也只有理解了这些道理以后,才能使练功者,尤其是初练者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而且在今后传授他人时能及时地区别正确与错误。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与防止发生偏差。下面简释功法的要领原理:

1、经络    当气功练到一定的境界以后,也就是把气练好后,体内会发生一股会流动的热流。热流是脉的象征,热流所通过的线路叫经络。

2、脚    之所以要求脚趾向足掌心抓扣着,是要把“劲”收在涌泉。其目的是要做到功法的“坟水逆流”。脚趾扣着地皮,以控制气脉上升到“百会”,下降到三降的井穴“涌泉”。气机从前胸上升朝背后转下,是普通人气脉流转的道路,其名曰:“顺道”。练功人的气脉流转的道路是与普通人的气脉流转的道路截然相反。其名曰:“逆道”。膝关节向外挪,其作用是练阳明经的气脉,以膝眼与伏兔穴自然绷紧为度,伏兔穴在膝眼正直上为七寸处,伏兔为“钥匙”,膝眼为“锁”。这样,膝眼的锁就被优兔的钥匙打开。两脚尖向内扣,膝关节向外挪,其作用使阴、阳经络的气脉往复平衡,唯其关窍则在脚里面上下二池(内外上下二池,主二跷、二维脉)。同时,上腿的关窍“环跳穴”,足下的关窍阴跷跟上“照海穴”都打开,使气脉上下畅流。

练“龙形”时脚的功效:腿提起,脚尖点地,用大拇趾尖继续点地,变为虚腿,这个动作的关窍在“承山穴”。以气至穴位,当脚背绷紧绷直时,其作用是肝脉下行,其次是引脾脉下行,再次是引肾脉下行,使其上走之势不致太过。是调济阴阳气脉升降平衡的方法,其关窍是在足大趾的“大敦”(肝脉)、“隐白”(脾脉)。

3、手    大拇指应肺经,食指练脾经,中指练心包经,无名指练肝经,小指练心经。因气脉在五指应五脏六腑,又人身的经脉都有五个主要穴道,分布在肘关节、膝关节一直到手指、脚趾。每个指头与五个穴又是锁与钥匙的关系;这五穴名叫“一井”、“二荥”、“三俞”、“四经”、“五合” 。人身365个穴位,统括66个基本穴位。手上三阳三阴, 5乘6得30个穴位。足上三阳三阴, 5乘6得30个穴位。加上三阳原穴6个穴位,即为66个穴位。全身气脉分阴六个时辰,阳六个时辰,共计为十二时辰。从寅时肝经起到丑时肝经止。转流经脉发生循环作用,因此,屈指运动五个指头,能起到调剂阴阳气脉的作用。又能分经脉之平衡。当气脉集中到指尖时,自我感觉胀而麻了,这是气脉由里出表。当气脉集中在手掌心时,这时的自我感觉则胀、麻感消失,在掌心处有一股钻的感觉或在手掌心有一团东西贴着,这是气脉从表入里,是气脉归内,开始内脏锻炼的起步。

扣大姆指与食指成“凹”形近似正方形,这叫做“以方制圆”。这个正方形同手掌的正方形,共是二个恰好的正、偶交错重迭着的两个正方形,能发生“四正”、“四隅”。其作用是:“八卦九宫”的控制气脉升降合度的作用。两手的高低相同平行,共目的是气血平衡。

在练“龙形”功式时,为何一手在上,一手在下,—脚在前,—脚在后呢?

每个人的整体也分阴与阳。其阴与阳是以左右之分。左右的含义,是左为血所居,右为气所居。血属阴,气属阳。阴分为血分,阳分为气分。阴分走流的慢,阳分走流的快。所以要先左后右。先运动阴分气脉,使其在时间与速度上与阳分配合起来,以调整阴阳气血的平衡。既然阴与阳是左右来分,那么气脉也有阴与阳之别。一手高则气脉从阳,一手低则气脉从阴。所以,一手高一手低才能阴阳兼半,才能使其气脉升降合度,阴阳平衡。

4、眼    两眼要平视前方,因为阳脉本性是半阴半阳的,所以要一定平视出去,才能明阳兼半。低视气脉则下降从阴,高视气脉则上升从阳。

5、收腹提肛    当一收腹,气脉就升到“华盖”穴,满了“膻中穴”的时候,就可以提前后阴(即提肛)如忍大便的情状。一提肛就会将“会阴穴”收闭,这个方法用在真气升到“膻中穴”之后,可以照常呼吸,就是说话、唱歌,真气也掉不下来。因为膻中穴是以先天真气为用,把它关闭收窍,就可以同后天“水谷之气”融合了。“膻中”又名“上气会”。在人身上是阴阳二大气大会合的地方。气机一发动,所有先、后天的气都要会于膻中。“气会膻中”是人身的七大会之一。人身七大会是:“气会膻中,骨会大抒,髓会绝骨,脉会太渊,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神会泥丸。”提肛是将“会阴穴”关闭,会阴又叫“地户”,又名“鬼门关”。不练功的人,阳气常从“会阴穴”冲开,分经任、督、冲三脉,流注于经络,灌溉全身而消逝,不能返还归元。因此,不能祛病、强身、延年。练功的人要常开“天窍”(百会穴),地户常闭。《八脉经》上说:阴跷库开,百脉皆动,散而不复,如能逆而修之,到清静归一的境界,功夫就是有了基础。

五、气脉运行法(即周天运行法)

督脉本性是阳脉,故主沉降。任脉本身是阴脉,故主升散。督脉总督三阳气脉由头到足。任脉可以妊养三阴气脉,从足走腹,经膈上胸,挟喉咙,止舌本。唯有足厥阴肝经能上头顶。所以,“舌顶上腭”是要将任、督二脉接通。“承浆穴”是任脉最终一个穴道,“龈交穴”是督脉最终一个穴道。用舌这个“鹊桥”将“承浆”与“龈交”相连,从而使任督二脉畅通。

练功时,在督脉上有几个关口要注意的是:“阳关”、命门”、“大椎”。

阳关与命门中重要的是命门,口诀云:“十六阳关、十四命”。阳关又叫“辘轳关”,只要命门流通,阳关也就随之流通。

大椎穴又叫“百劳”,此穴极为重要。在练功时此关是较难流通的,如不流通时常会出现头胀、头晕的感觉。大椎穴有根细筋,名叫“通天路”,又叫“上天梯”。导引手术即纠正偏差时又叫“玉枕关”。“百会穴”在头顶,“长强穴”在尾闾骨的尖端,是督脉的起点。大椎穴开窍上到“百会”,下降“长强”。整个脊椎骨上都有气脉流通的感应。上述的情况也就是通俗所讲的“通三关”。

所谓的“周天运行法”即是气脉从足经背部升到头顶,再从头顶向面前流到足的气脉运行方法。初步功法是以督换任、以降换升、以清换浊,以先天换后天,都统属“逆修门法”。逆修法也是内劲一指禅功法的基础修练功门术,那么,练功的人与不练功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有两种说法:第一、不练功的人,气脉的运转叫顺道,所谓的顺道,是随顺天地气机的升降而升降。因为天在上为阳,阳气上升。地在下为阴,阴气下降,于是阴阳分离而不交,所以人就生病老死;第二、练功的人,气脉的运转叫逆道。所谓的逆道是与天地的气机相反运行。因为练功人用练功的方法,倒转天地,使地在上,使天在下。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于是阴阳二气上下相交,阳气得到阴气的调剂,不致孤阳独亢,三阳得以开泰。阴气得到阳气的温养,不致孤阴内寒。三阴得以育化。这样使阴阳气脉相互依存,平衡运转则能够起到却病、强身、延年的作用。所以,在练功时,应该着眼于阴阳,注意气脉的升降。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为目的,使阴阳气脉相互依存,平衡运转,这是练功的宗旨。

六、练功为何要讲究时辰的利用

上面巳讲到了人体本身的气脉有流注运行的规律。既然有规律,那么其规律与时间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据“子午流注”的记述:

子时——气脉流注胆经 晚:11—1时

丑时——气脉流注肝经 1一3时

寅时——气脉流注肺经 3一5时

卯时——气脉流注大肠经 5一7时

辰时——气脉流注胃经 7一9时

巳时——气脉流注脾经 9一ll时

午时——气脉流注心经 中午11—1时

末时——气脉流注小肠经 1一3时

申时——气脉流注膀胱经 3—5时

酉时——气脉流注肾经 5一7时

戌时——气脉流注心包经 7—9时

亥时——气脉流注三焦经 9一11时

任脉与督脉,二脉不管什么时间均循行。子时,午时,卯时,酉时,以及行、住、坐、卧中,练功的人要利用这些时间和机会。自然界的阴阳气候之偏盛与人体的气脉是息息相关的。因此,练功者能将“周天运行法”的气脉运转循着“子午流注法”行经,能如期开合而定升降,周而复始,循环流注,这样全身气脉运转合度,则能加快却病、强身、延年的进度。

练功者有条件的话,最好在丑时与寅时之间练,其中的道理如上所述。如练功者没有条件,那么当然无法利用,但其中的道理也要明了清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