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头谈股:粗谈宝莱特的长期成长价值

(2016-05-14 14:57:29)
标签:

杂谈

医疗服务行业是医学领域的明珠,一向出牛股,比如爱尔眼科这种。对比医药、医疗器械等门类,医疗服务业他的优点在于,刚需、资本运营量大、模式可复制、投入可积累和对政府政策的关联小。熟悉的朋友知道,宝莱特一直是大头关注了几年的品种。前几年没有做大的投资,就在于他一直是一个医疗仪器这个小池塘的企业,而从2015年报我们可以看出,公司已经彻底买入血液透析垂直生态运营这个医疗服务门类,我们对他的判断是,价值需要重估。

和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不同,血透行业,在医疗服务领域是个排名第二的巨大门类。美国医疗服务行业,第一名是一家医院集团,费森尤斯和达维塔是血透两巨头,合计350亿美元的市值。扣除费森尤斯的德国份额,纯就本土美国市场而言,3亿人口就诞生了300亿市值的上市企业。而与之对比的中国来说,人口是美国的5倍,而a股行业上市公司目前仅有宝莱特一家(其余几家不多说),市值只有7亿美元。从大逻辑看,当中国血透渗透率达到美国水准,按照美国的估值,我们理应有1500亿美元市值以上的血透企业存在;换句话说a股该行业的上市公司市值,起码有225倍的空间(45倍市值差*5倍人口差)。(这些都是大头在意淫,理智的朋友们表信,因为我没说啥时候能够实现啊,哈哈。)

那么,为什么现在是介入医疗服务行业的良好时机呢,逻辑在于因为目前产生了基本面成长的共振:

1.去年开始的大病统筹试点进入了推广,90%的肾透析治疗费用可以报销。如此可见,以前不去治疗的绝大多数患者,都有了国家财政补贴的依靠。15%左右的渗透率即将向美日90%的渗透率靠拢。未来行业增速很可能本身就高达30%以上。

2.国家开始鼓励民营企业介入肾透析行业,也鼓励国产医疗器械进行进口替代。因为从美日经验看,肾透析的医保开支是最大一类,往往要占到10%以上。这么一大块肉,拱手送人,高价垄断,不但不符合国家利益,就我们那点可怜的医保投入来说,根本就是不可以持续的。(同理,全球也是如此,我们的未来,应该是拯救全球做不起肾透析的病人,把设备和药剂彻底大白菜化)

3.宝莱特已经做了4年的垂直整合,建立了全国最全的肾透析全产业链布局。从血透机到血透器(最贵的耗材),透析粉液(耗材),针头管线(耗材)到购买上海贵州两地的血透渠道(现金加股权1.5亿买一个渠道,用只属于上市公司福利,直接抬高了竞争门槛,做得好。),再到院中院和送机器卖耗材的多重合作模式,最后就是我们核心的方向:民营血透中心连锁。这个方向,目前看,实属必然。宝莱特基于医疗仪器的核心生产商,利用自己的开发能力,转型血透行业,刚刚开始结束投入期,开始进入产出期。


畅想未来的宝莱特,一头应该在云上,肾内科的全系社区,肾透析的病友互动和医患互动,云端的专家接诊挂号专场,再到极为个性化的长期慢病跟踪管理,可以长期监控的微型随身医疗监控设备,和科学的、专业的、无地区差异标准化的、长期跟踪的个性透析诊疗方案(这块儿其实差异非常大,很多病患最缺针对个体的量身定制透析方案)。这里应该产出非常大的粘性和利润。

一头应该在o2o,利用民营的优秀机制,打造最好的中国肾透析中心品牌。高端、服务优质、良好体验、依需求定制的VIP上门服务等等。目标是把我们2.5年的平均生存期,提升到美日的10-20年以上。

中间呢,应该是与肾内科医生集团的精诚合作。上市公司要为医生集团解决获利模式的困扰,让医生可以专心做医学做科学,让利益可以体面的获取,告别逼良为娼的苦逼国有医疗体制弊端。

三管齐下,此事可成。上述三点,不是我说的,2015的年报都有描述。我们这些不是空想,宝莱特已经在路上了。

最后再扯一下股价问题。40亿市值,今年预期5毛每股,27块钱,也就是55倍的市盈率。大头个人目前价位有仓位,未来逢低还会买入。因为个人认为,这个企业确定性强,成长性更强,可能还是用行业空间去丈量市值比较合适,但看市盈率意义不大。但是要有长期比如5年以上的投资跨度,否则白瞎了这么优质的品种。相信长期投资肾透析行业,会有旱涝保收,跨越牛熊的稳健回报的。

最后的最后,本不想再推股了,可是5年都下来了,憋着实在不是我的脾气。随便了,爱咋咋地了。

股市,目前看,国家政策有些取向上的问题,所以各路人马还是小心为上。在控制好仓位,杜绝融资,用0杠杆的投资款,长期抱团医疗锂矿,可能也是旱涝保收的好策略之一。

大头 20160514

其实本文意犹未尽,还有很多看法没写,但文意已尽,后头再说了。大头本身有仓位,所以立场必然偏颇,没内幕也非荐股,仅供来往我博的路人一笑,是与非自家斟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