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重点词语赏析题的策略1
(2017-05-05 14:28:18)分类: 中考语文 |
一、
对重点词语的考查
所谓的“重点词语”,指的是含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在句子中有特定含义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起修饰限定作用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副词、量词等。这部分试题的常见考点有如下三种:
1、理解词语的含义
中考对词语含义的考查往往不直接考词语的字面义。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通读全文,把握主旨。其实不单单是做词语含义理解题,做任何题的前提都是把全文仔细阅读一遍,把握住文章主旨再去做题才能有的放矢。
②依据语感揣摩词义,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辨别、验证。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有时其含义不同,因此,解释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如重庆中考试题:揣摩“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这里的“变异”是个遗传学术语,但在这个具体的语境中,就只能理解为“蚕由蛹变成蛾的过程”。很明显,联系上下文内容去解释这个词语要容易多了。
③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语含义。
如江苏常州试题:解释“我以为是玉兰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在我身边,一阵一阵的,固执地绕鼻不息。”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此处的“固执”就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栀子花的香气袭人。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对词语含义的考查经常结合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考,要准确理解词语含义就应结合修辞手法的作用去回答。这就要牢记一些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如:拟人能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使深刻的内容浅显化,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排比能加强语势,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感染力等。
④结合作者的情感倾向理解词语。
如陕西中考试题:解释“只是在与我的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中加点的词语。“执拗”本来是一个贬义词,与“固执”同义,这里是来形容父亲的,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倾向是赞美父亲,所以这里不能解释为“固执”,这里的“执拗”是贬义词褒用,应理解为: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的深沉、独特。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倾向对解释那些“贬义词褒用”、“褒义词贬用”等特殊用法有很大的帮助。
2、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这类试题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中都有涉及。解答这类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采用比较法,即去掉加点词语之后句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前后变化写出答案。
在说明文中,这类题一般考察“大约”、“上下”、“左右”、“之一”等修饰限定词语的作用。回答此类题有固定的套路,即先表明观点,再回答原句中为什么要使用该词语(符合实际情况,使说明更准确、更科学等),最后回答出该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3、指出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
这类题主要在说明文阅读中出现,主要考查“这”、“那”、“此”等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一般说来,在这类词语的上下文里,一般会有解释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到这些阐释性语句,答案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