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墩与悬臂长城

标签:
河西走廊明长城悬臂长城天下第一墩游记 |
分类: 西北游记 |
先说说“天下第一墩”。http://s13/mw690/001NRklNzy70RiqG5w82c&690
图沿着嘉峪关的边墙南行走7.5公里就来到了讨赖河边,漫地砂砾石的大地上有一座孤独的烽火台,那就是天下第一墩。通过路旁的标志牌我了解到,这里就是号称“天下第一墩”的明长城最西边的防御哨所,土堆残高10米,底宽14米,由黄土夯筑而成,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一年(公元1533年)。可能是为了文物保护吧,土墩的周边加设了护栏,不再让游人靠近、攀爬。
我站在荒野中凝视着它,一股悲怆与苍凉之情渐渐地由心底涌遍全身,当年的边防官兵们是如何在这荒野之中度过每一天的?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进入了一个地下洞穴式的入口,不进不知道,原来这地下还有相当大的一个空间,除了一个小型博物院外,最令人惊奇的是在“天下第一墩”的下边有一处现代人建造的玻璃的观景台,放眼望去是一处深达70—80米,宽约70—80米的大峡谷,而这条峡谷的制造者就是人们脚下的讨赖河。
http://s16/mw690/001NRklNzy70RiuESDB0f&690图 讨赖河
在地面上看第一墩时只注意到了砂砾荒漠和巍峨的土堡,此时我们才惊奇地发现,原来这天下第一墩就建在悬崖峭壁的边缘,可谓眼观峡谷,身临绝地,脚下的玻璃长廊更叫人胆颤心惊,胆儿小的人定会眼晕腿软,不敢前行一步。难怪罗哲文教授形容嘉峪关为:“嘉峪关,雄险画皆难,墩堡遥遥相互望,长城道道连关山,猿臂也难攀。”滔滔的讨赖河水在这里冲刷出一道如斧砍刀削般的绝壁,谷深达7、80米,这在冷兵器时代是根本无法逾越的鸿沟,而雄踞在绝壁顶端的正是“天下第一墩”,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听工作人员介绍,在明代时嘉峪关管辖着腹里、沿边、境外等39处这样的墩台,每处墩台都烽火相望,信息相通,构成了一张严密的防御网,使得敌人不敢轻易靠近。
令我觉得有些奇怪的是,嘉峪关四周多是荒漠,哪里来的如此大的河水冲,能冲刷出如此巨大的鸿沟呢?后来从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讨赖河发源于祁连山的讨赖掌,那里有若干条冰川,讨赖河水主要是祁连山融雪之水。讨赖河流经嘉峪关后进入酒泉地区,汇入北大河,仅在嘉峪关一段就长达40多公里。可见这讨赖河也是条大河。多年的融雪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印迹,也成为防御敌人的天然屏障。
http://s6/mw690/001NRklNzy70Rjj3e0535&690图
看罢“天下第一墩”,我们又驱车去看悬臂长城,悬臂长城位于嘉峪关北大约11公里的大黑山上,因城墙所在的山体陡峭,很长一段是建在大约45度的山坡上,看上去状若凌空,形似倒挂,故而得名“悬臂长城”。
可当我走近这段长城时总觉得是一段新修建的长城。后来在攀爬处的标示牌上找到了答案,原来在明代嘉靖十八年时,肃州兵备道李涵为加强边关防务,曾组织人在此修筑了一段长约1.5公里的石片夹土墙,使用的是就地取材的方式,用黑山上的石材,混合泥土砌就。可惜年久失修,存余不多,仅剩一段,原墙为底宽4米,顶宽2米,高度0.5~6米不等,石片的厚度约15厘米,再铺垫上一层约10厘米的土,层层叠加而成。1987年为开发旅游又重新建了一段长约750米的土墙。后建的毕竟不是原物,看上去更像农村干打垒似的土坯房,完全没有感觉。有的地方像人为地刷了一层泥浆,令人恶心,匆匆一览,刹马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