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塔,因为爱情而被铭记

标签:
山西永济莺莺塔普救寺红娘游记 |
分类: 华北游记 |
图 峨嵋塬上的普救寺
图 莺莺塔,有没有点西安大雁塔的韵味?
众所周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俩个人写过崔莺莺的故事,一位是唐代大诗人、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他写了一部《莺莺传》;另一位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他根据元稹的《莺莺传》和民间戏曲故事,撰写了著名的《西厢记》。这两部小说使得普救寺从此名扬天下,为后人们所向往。
图 登上108级台阶后是大佛楼
整座寺院依塬而建,坐北朝南,因系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所以寺院的总体布局几乎是模仿小说《西厢记》里面的场景来建筑的。中轴线分为三条,西边为唐代风格,西厢记的故事主要发生在这里;中为宋金模样;东边则是明清制式。
沿寺院踊道前行不久,一座精致的垂花门便出现在了我们眼前,门两侧一幅对联“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显然这里就是王实甫描绘的发生张生与崔莺莺爱情故事的地方。我们悄手蹑足地走了进去,仿佛生怕惊动了一对情人。只见一面小巧规整的北方四合院静静地坐落在那里,如一位面带羞色的姑娘,正在等着自己的心上人。望着眼前的朱门巧对,绿柳红墙,《西厢记》的故事不禁涌上心头:
图 普救寺一角
话说书生张生赴京赶考,途中遇雨,借故到普救寺中游玩,巧遇扶父灵柩回乡滞留在此的崔莺莺母女,张崔一见钟情,张生住在西轩,莺莺住在梨花深院,俩人情愫相系,心心相通,经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递诗传情,“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逾墙与莺莺私会,私定终身。由此才引出来后来的戏曲唱段“请宴”、“赖婚”、“逾垣”、“拷红”等唱段,从此媒婆也多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红娘。
据史料载,元稹少年聪慧,人也长得英俊,28岁时考取科举对策第一名,后来成为唐代与白居易齐名的大诗人。但他个人的私生活并不严谨,在娶正妻前就与远房亲戚崔莺莺私定终身。莺莺以玉环相赠,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始终不绝之意。但元稹进京作官后就违背了诺言,娶了三品大员韦夏卿19岁的女儿韦丛为妻。后来元稹奉圣旨到四川督察办案,在川期间结识了川中才女、官妓薛涛,俩人一见钟情,“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开始了一段如漆似胶的“姐弟恋”。
http://s4/mw690/001NRklNzy6UtxDUjxF43&690
图 梨花深院,崔莺莺居住处
http://s5/mw690/001NRklNzy7tCc7jZCQb4&690
来普救寺必游莺莺塔,这不仅仅是因为古寺与古塔传载着爱情故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此塔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三门峡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石琴并称“中国四大回音建筑”。
http://s1/mw690/001NRklNzy6UtxLA3fib0&690图 张生与崔莺莺
徘徊在莺莺塔畔,眺望着远处的河川,不由地写了几句以为纪念:
《游莺莺塔》
天下寺院不谈情,
唯有普救留其名。
古塔巍巍映河谷,
逾墙花枝耀眼明。
旅游小贴示:
1、 交通:从西安或太原方向坐火车到永济市下车,再坐2、3路公交车到终点下车即可。
2、 美食:永济牛肉饺子、永济连锅面、大盘鸡、热牛肉、卤豆皮、肉夹馍、羊肉泡馍、胡辣汤、水煎豆包、炒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