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姜维墓

标签:
四川剑门关姜维墓襄侯祠游记 |
分类: 西南游记 |
姜维墓位于剑门关景区南门附近,一条石板铺就的小道渐渐升高,转过一个弯,一尊姜维策马疾驰的雕像闯入我们的眼帘。雕像采用赤红色岩石雕就,姜伯约一手策马,一手高高扬起,仿佛正在与成都的后主刘禅打招呼:“我主不能降,大汉不能亡!”
http://s12/mw690/001NRklNzy7s1pE95b51b&690图
就是在这剑门关下,当姜维率领三万蜀军死死抗击钟会率领的十几万强敌时,由于邓艾偷度阴平小道,直逼成都城下,迫使后主刘禅开城投降,并写信劝说姜维偃戈弃甲,放弃抵抗。众将士得知刘禅投降的消息后个个怒目圆睁,咬牙切齿,大声高呼,“我等死战,何故先降耶!”然而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剑门关的将士们失去了精神支柱,不得不放弃手中的利剑,从此蜀汉灭亡。
http://s2/mw690/001NRklNzy7s1pGGYX7b1&690图
剑阁姜维墓,又名平襄侯祠,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有前后二进院落,前院为武圣殿,内塑有刘关张三人的塑像,后为授略堂,是孔明亲授姜维兵略的地方。不用细看就能看出这些建筑是近些年建造的,而历史旧物,大约只有夕阳中的那一座坟茔,还透出一点点古意。
墓为圆型,四周用花岗岩石砌成护围,高约1.5米,直径约2米,上覆青草,下为砂石。墓前立有一碑,上刻“汉大将军姜维之墓”。
我驻足墓前良久,为姜维之死感到一种悲壮,一丝凄凉,一股莫名的愁怅。
http://s5/mw690/001NRklNzy7s1pJqA2U64&690图
姜维原本是魏国时期甘肃天水的一地方官吏,身任中郎将之职,相当于如今驻地方的军队武官。诸葛亮率军攻打天水时,27岁的姜维投降蜀汉。按《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诸葛亮云:“吾自出茅庐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可见诸葛亮是多么赏识姜维的才华。
在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为宰相,他们深知自己的军事才能远不及诸葛亮,于是偃旗息鼓20余年,蜀汉边境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休生养息。
http://s5/mw690/001NRklNzy7s1pLJNwU64&690蒋、费二人去世后,姜维接掌蜀国权政,此时的姜维已是50岁的人了。姜维面对积贫积弱的蜀汉政权,和听信宦官的后主阿斗,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先后九次北伐中原,前后取得了大胜2次,小胜3次,相持不下4次,大败1次,小败2次的战绩,可以说是胜多败少,但终是大业未成,以致陨毙。
熟悉《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人都知道姜维最终是怎么死的,可面对眼前的姜维墓和史实上姜维死于成都的境况,这墓中葬的能是姜维的尸骨吗?
http://s7/mw690/001NRklNzy7s1pN8E18d6&690图
我的呐呐自语引起了一位老者的注意,他热心地告诉我:“国内有好几处姜维墓,主要有姜维故里甘肃天水姜维墓;四川芦山县姜维墓;四川江油县姜维墓;汶川县姜维墓以及眼前的这座剑门关姜维墓。”
据说姜维死后被人剖尸取胆,其胆大如斗。后被其部下抢回,葬于芦山县城城北,故称“胆塚”。而葬在天水的则是姜维死时所穿戴的衣裤,所以也称“衣冠塚”。至于此坟是真是假没有考证,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姜维之躯就葬在这里,在此伴随他倾心守卫的雄关。
至今在剑门关西侧的山体上还有一处巨大的山石,惟妙惟肖地刻划出一尊姜维像。
http://s13/mw690/001NRklNzy7s1pQPFda9c&690图
谢过老人家,我在姜维墓前深深地鞠上一躬,表达一下心中的敬仰。步出平襄侯祠,一抹夕阳涂在了远方的山崖上,像当年将士征战的血,红得沉重,红得悲情。
旅游小贴示:
1、 交通:从成都昭觉寺汽车站乘坐前往普安的长途班车,前往剑阁老县城普安镇,每天多个班次,大约30分钟一趟。到普安后换乘去剑门关景区的车即可。姜维墓在景区南门附近。
2、美食:剑门关一带最有特色的是剑门关豆腐宴和张飞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