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沧州狮

标签:
沧州铁狮子镇海吼李云泥范浇铸法游记 |
分类: 华北游记 |
我在读初中时就对沧州这地方心怀向往,那主要是受《水浒传》中人物的影响。继而对沧州的铁狮子也产生了兴趣,希望能有机会一睹它的雄姿,可惜始终没能如愿。
这次自驾游山东返回东北途中,算了算时间和里程,觉得尚有些富裕,遂决定去看一看这尊早已向往的铁狮子。

图
汽车沿京福高速公路向北疾驰,转眼之间就到了石沧高速公路的交汇点,由于后建了一条沧州至黄桦港的高速公路,路况良好,行车顺畅,所以不消一会儿功夫就到了沧州东出口。下高速路不远就看到了前往沧州铁狮子的指示路牌,很快就找到了铁狮子。
铁狮子坐落在沧县旧州镇东关村西大约0.5公里的一座院子里,院前有一间小屋,设有专人负责收、售门票。
尽管眼前的铁狮子看上去满目苍夷,但依然可以看出它当年的风采。
铁狮子身高5.47米,长6.2米,宽2.98米,总重量约32吨,置放在高台之上。它面西尾东,昂首挺胸,张开大口,阔步前行,身姿威武雄壮。据说这尊铁狮子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屈指算来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关于这铁狮子的来历说法不一,但最令人信服的说法是以前沧州一带濒临海滨,经常发生海啸、风暴潮之类的水灾,水患频发,民不聊生。当地的百姓为镇住水患,自觉地捐资筹钱,请来了当时山东著名的冶炼师傅李云,在此铸造了这尊铁狮子,安置在旧州城内的开元寺内,希望能够镇灾保民,因此又名“镇海吼”。
如今在铁狮子的头部和颈下还能寻到“狮子王”的字样。在铁狮子的颈右侧还有“大周广顺三年铸”,左肋还有“山东李云造”等字样。据说这铁狮子内部并非是实心铸铁,而是空壳的,体内还铸有许多文字,经专家鉴定,这些文字为佛教《金刚经》的经文。
细瞧这尊雄狮,只见它身披障泥(一种防尘土的垫子),卷毛曲发,背负巨大的莲花宝盒,头向西南微微昂起,正迈开双脚呈前进状。相传这铁狮子为文殊菩萨的坐骑,看那狮子背上巨大的莲花宝盒,如同一只巨碗端放在狮子背上,说不定当年这上面还真端坐着一尊文殊菩萨像呢。
图据《沧县志》记载:铁狮子曾于清嘉庆八年三月,被大风吹倒在地,头部、腹尾均受到损。直到光绪19年,沧县主事宫显组织了一批泥瓦匠,将倒地的狮子重新扶起。从摔倒到扶起竟然相隔了整整90年的时光。人们以砖石补其残,但因创伤严重,已无法恢复其原貌了。
1937年日本人攻占了沧州东关村,急需钢铁来弥补战争需求的鬼子盯上了铁狮子,企图将铁狮子运走,并先行将铁狮子摔掉的下唇运去熔炼。不知是铸成铁狮子的铁特别,还是铁狮子在天有灵不肯为日本侵略者出力,总之日本人发现这铁狮子的铁没法融化,只好作罢。从而使得千年铁狮子得以幸存。
1957年,沧州管理部门出于对铁狮子的保护,曾对铁狮子的脖子、脚趾等部位进行了修补,并为铁狮子建造了一座亭子,想为铁狮子遮风挡雨。不料亭子盖好之后,由于沧州地区濒临海洋,气候潮湿,亭子使得铁狮子见不到阳光,氧化速度反而加快,加速了铁狮子的腐锈程度,不得已只好于1972年将亭子拆除。
1995年有关部门为了保护铁狮子的腿部,增加其稳定性,防止狮子再次被风刮倒,曾组织人力向铁狮子腿的内部注入了水泥和炉灰,结果由于水泥和铁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导致铁狮子腿部被胀坏,出现了许多裂纹,好心办了坏事,使原本就重病缠身的铁狮子雪上加霜,以致成了今天这副“架拐老人”的模样。由此也反映出我们的管理部门在管理水平、技术手段上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还不科学。
图
尽管目前铁狮子的“健康”状况很差,可在一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冶炼铸造出来的呢?我在铁狮子身后的一堵影壁墙上找到了答案。
影壁墙上有一幅古人冶炼铸造的图画,说的是沧州铁狮子制作过程,采用的是“泥范明浇法”。所谓“泥范明浇法”就是用特制的泥做为浇铸的模具。这模具是由一块一块的长约30到40厘米的“泥块”制成的模,再逐层地连接起来。同时组织多台小高炉共同冶炼铁水,再采用以整块泥模为芯,分节叠铸,最后用500多块模块拼铸而成。可见当时中国的冶炼技术已经十分先进了。
图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如今的铁狮子面前已看不到肆虐的海水,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高速公路与新兴的黄桦港。风雨飘摇的沧州狮已卸去它镇海安民的历史重任,步入了它安闲的老年生活。看着眼前的换铁狮子,写一首小诗,抒发一下感受:
《沧州铁狮子》
勇立沧州逾千年,
笑看浪花载渔船。
风来吼声传万里,
化作晚钟抚安澜。
旅游小贴示:
1、交通:从沧州火车站直行到客运站,坐开往盐山方向的车都可到达。
2、美食:羊肠子、冬菜、炸老虎、驴肉火烧、狮子头、火锅鸡、小鱼辣酱、梭子蟹、烧饼、奇美香肠、金丝杂面丝、拨御面、沧州蜜枣、老豆腐、毛蚶、茄了饼、小米面窝头、虾酱、盐山皮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