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现存最老的理发馆

(2010-03-17 10:54:30)
标签:

老北京

胡同

米市

理发馆

便宜坊

二月二

龙抬头

北京

文化

分类: 那些故事

想必现在自称老北京的人群中,说能到四联理过发的也没几个。但是殊不知作为老北京资历之一的四联美发并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品牌。而是1956年春末由上海四家美发店搬过来的。比起这“外来户”,“云峰”的招牌可谓低调了太多太多。

 

可别小看了这小门小脸的。在米市胡同的云峰理发馆那才真是北京现存最老的理发馆。据老板田刚说,这家店从上个世纪30年代就在北京挂匾开张了。那会还不叫云峰理发馆,而是有一个很符合当年的名字——“同义鑫”。之所以说是挂匾,是因为坐店之前老田家就是挑着桃子的。

http://s16/bmiddle/62845e1dt73656c77a78f&690

           (图说:田师傅在为客人理发)

 

不少人都听过一句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那是因为剃头挑很有讲究,挑子的一头是专为客人洗热水头的地方。上边是铜盆,下是一个小火炉,而圆笼边立一旗杆,旗杆上有青丝穗,下边有一寸斗。


 

走街串巷的时候。剃头师傅们手里还拿着一个物件,叫做“唤头”,形状似大镊子,用小棍自下向上一拨,便发出“呛啷”一声。

 

所以老田家可以说是理发世家了。个中历史,想必不说你也知道。
http://s7/bmiddle/62845e1dt81f63d3e0e86&690

           (图说:田师傅在为客人理发)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民有俗语“二月二,龙抬头”。今天就是理发的日子。一来是因为二月二一般在惊蛰前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就是一个惊醒蛰伏的日子。从这天起万物复苏,冬眠的动物也纷纷出来活动了。自古就讲究“天人合一”的中华民族,也将这一天看成一年之计的开始。“春雷隆隆惊天龙”,作为龙的传人,二月二祭龙神、理发就成了风俗。

 

还有一说是“正月理发死舅舅”,田师傅笑着和我们说这是以讹传讹。当年满清入关统治汉人,曾经说过“留发不留头”。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最终反抗不过,纷纷留起了大辫子,剃光了前额。表示臣服满人,一扫中原。但是当时的汉人也不是完全不反抗。在正月大家不理发,说的就是“思旧”。后来传来传去,就变成了死舅舅。

 

不管怎么说,“二月二,龙抬头”,街里街坊的都要出来到云峰理发。一来今天是正日子,二来为了田师傅的手艺,三来舍不去老胡同里街里街坊的这份情。
http://s13/bmiddle/62845e1dt81f63dc90f9c&690

           (图说:田师傅在为客人理发)


田师傅说这个理发馆里的东西都是老物件,随便一个也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不少东西都是用了五十年左右的。

 

两把椅子,都有五十多年了,田师傅说以后开了新店,可能就只能卖给收废品的了。不觉让周围的听者都大呼可惜,纷纷劝田师傅不能丢了这些老物件。毕竟这些老物件在诉说着一段历史。田师傅其实也很舍不得,想了想说:“就摆在新店里面,要是有人愿意坐,还让他坐这把椅子。”是啊,在听者看来,这椅子是古董,表示着一种传统。而对于田师傅,几十年都和这两把椅子朝夕相对,这种感情又怎么能简简单单地舍弃呢?
http://s7/bmiddle/62845e1dt81f63e5384c6&690

    (图说:泰山牌椅子,谁能想到这把椅子已经用了五十多年)

 

看到椅子上的一块牛皮,我问师傅,这就是磨刀的吧。田师傅告诉我,这叫备刀布,不是磨刀,而是备刀。图中椅子挂着的备刀已经用了二十多年,是当时从卖皮带的手里买过来的。而另一把椅子上的备刀,更是用了五十多年。

http://s8/bmiddle/62845e1dt81f63ef3a5b7&690

(图说:墙上的发型,很多还是七十年代流行的,尽管现在没人会点那些发型,但是这正为你诉说着历史)

http://s13/bmiddle/62845e1dt81f63fe7bf7c&690

 (图说:为客人刮胡子敷面用的热水。这样的“设备”现在难得一见了吧)

http://s5/bmiddle/62845e1dt81f64061e2c4&690

     (图说:不要小瞧这面镜子,足足七十多年的历史了)

 

在这小小的理发馆,没有什么震撼的历史,只有一件件老物件简简单单地平铺直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说到新店,田师傅说,这些胡同慢慢的都要拆迁了,所以也想找个新店面。但在言谈话语中,听不到除旧迎新的那种兴奋,反而是对老店、老街坊的恋恋不舍。

 

不过田师傅也说了,今年这还拆不了。还想领略老北京推头手艺的怀旧族还有机会前来一试。

 
http://s4/bmiddle/62845e1dt81f640f40bd3&690

        (图说:在理发馆的北面已经是一片废墟了)

http://s7/bmiddle/62845e1dt81f642adba26&690
 (图说:理发馆正面的这座废墟中的小楼,谁能想到这就是便宜坊的原址)

 

许现在的人已经渐渐忘却曾经那一段胡同里的岁月,渐渐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里忙忙碌碌。诚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在每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人的眼中,如果在我们居住的城市,留一份那回味悠远的历史,留一份那青葱岁月的记忆,该多好。

那一天,我听到“唤头”的“呛啷”声,悠悠荡荡;听到“冰盏”的“叮当”声,飘飘扬扬……

Sean本/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