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地产案名房产 |
分类: 地产 |
http://s12/bmiddle/62844c11tbe6ef0ab47eb&690
4月18日,全国很多都市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机场建设费不收了”,坏消息是“改收民航发展基金”,结果是“换了个马甲,坐飞机没少一分钱”!
关于这个技巧,有好事者在广告教父、奥美创始人――大卫·奥格威那里找到了依据:“如果对老产品营销实在没有创意了,就给产品换个新名称”。
你去超市买洗发水,可能会选择让头发“飘逸柔顺”的飘柔或“健康亮泽”的潘婷,也可能选择令“头屑去无踪”的海飞丝或者更时尚、更个性化的沙宣,不管怎么换来换去,最终你选中的,仍然是宝洁公司那些名称各异的洗发水。
制药企业生产的很多药品,名称虽不一,但成分经常相同,甚至同一成分的药物竟然有几十个不同的名称,这种有组织的“换汤不换药”实际上是为了涨价,因为“新药”价更高,以至于又是万能的发改委出手要求:相同有效成分的药品,不得以名称不同为由制定不同价格,防止更名涨价。
可能是因为这些年攻读MBA的官员越来越多,所以他们也越来越深谙营销之道:庙还是那座庙,审批制变成了备案制;钱还是那笔钱,建设费换成了发展基金。
在房地产领域,换马甲的应用也不少,有的盘还是那个盘,案名已经换了好几茬。
楼盘换马甲,一般伴随着产品的调整或者价格的变化。产品变了,名实要相副,原来是小公寓,现在做豪宅,当然要让人们忘记那个便宜货的形象,所以改个体现奢华的名字;产品不变也要涨价的时候,就换个更加阔气的名字,抬高身价,给新客户附送一点虚荣心。而在迫不得已要降价的时候,换上一个相对比较平实的马甲,给老业主捎去一些心理安慰――降价的,好像不是我们这个楼盘喔!
换老板,也是楼盘换马甲的一个原因,因为每个老板偏好、价值观不同,希望传达的内容也就不同。在北京的华贸中心对面,有一个号称“最贵烂尾楼”的项目,原来叫“耀辉国际城”,后来引入新股东改成了“擎峰”,剑指北京最顶级豪宅;随后烂尾、再变股东,又披上了“长安8号”的马甲。能住在长安街上的特权,再加上商人们最喜欢的“发”,意味着“非富即贵”者方可入其门。最近,该楼盘又换股东了,估计这马甲还得接着换。
另外,马甲也有大小之分,一些个头比较大的楼盘会穿一个大马甲,但是在每一期产品推出时,就故意露出套在大马甲里面的多变小马甲,秀给你看。其原因在于:大马甲穿久了,容易形成视觉疲劳――这个盘卖好长时间了还没卖完,是不是不怎么样啊?而多姿多彩的小马甲则总是能带来持续的新鲜感,让买家忘记它是个老盘的形象,从而有下单的欲望。
上面的都是一个盘多个马甲,也有多个盘用一个马甲的情况。SOHO中国就善于把四处收罗来的各式马甲统一换上“SOHO”的字样,无论这建筑是在北京的长安街,还是在上海的外滩,也不管“SOHO”想表达的到底是网上百科里的哪个意思:(1)家居办公;(2)纽约休斯顿街以南地区;(3)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也可能SOHO就是SOHO,没啥特别的意思,只不过是一件马甲上绣了四个字母而已。
没了创意,就换马甲,而换马甲的作用就在于:让受众把附着在旧马甲上的不好印象忘记掉,并且把希望树立的形象,通过新马甲传达给受众,从而达到推销产品的真实意图(不论产品是新产品,还是新瓶装旧酒)。所以,这马甲换好了,也是一门艺术,也需要创意。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在如今买家的眼睛越来越挑剔的市场环境下,光换马甲已经不太管用,开发商只有做出更好的产品、让出更多的实惠给客户,才可能打动他们;东西好了,再换个合身的马甲,才可能达成好的创意。
当然,不同类型的马甲,效力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房子只是虚伪地换个马甲,没啥实质改变,你完全可以选择用脚投票;但是,为了中国机场建设事业的发展,不管是更直接的“建设费”还是更艺术的“发展基金”,每飞一趟的50块,你是交定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