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一些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就听不懂话,我们说的话总要重复好多次他们才能明白,有的最后说到底还不明白,我们也就失去了耐心。是啊,这些埋怨由来已久,它绝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而且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存在着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还是在倾听这方面应该有所研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我们十一月份研究的话题就是“让孩子们明白倾听与表达的重要性”。其实,让孩子们真正明白倾听与表达的重要性似乎有些抽象,对他们来说难以理解这很正常,但是对于老师来说应该了解其重要性是不难的,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及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只有认真去听别人说话,认真倾听别人提出的问题,才会有条理有顺序的表达,否则,就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景。昨天当我问孩子们除了过年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时,好多孩子就说是“放鞭炮”“互相拜年”“贴对联”等等。他们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说是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积极性很高,可回答的答案还是过年时的习俗,因为这个问题刚刚讲过,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反应过来老师提出的新问题,因此老师问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回答。最后我分析,孩子们还是不明白“传统节日”是什么意思,这就说明,孩子们是认真听了,也积极发言了,但由于不明白,因此回答的就是错的。我当时并没有打击孩子们回答问题的这种热情,而是问他们是否还记得“吃粽子”“吃月饼”这两个节日?他们一听,啊原来那就是传统节日呀,好,明白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记了几次,最后终于潜意识地明白了。通过这件事还说明只认真听是不够的,在听的过程中必须要听懂他人说话或者问话的意思,这样才能正确表达所问的意思。小孩子说话可以说“童言无忌”,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培养孩子倾听中听懂话,听懂话之后表达的重要性,因此,学会思考也就渗透其中了。(倾听中学会思考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话题。)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学会认真倾听并且听懂话呢?我认为还是需要耐心,对于孩子们来说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记得今年九月份的时候,新教的这个班大部分孩子都不认识。有一天我问一个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她回答是今年六岁了。当时我听了哭笑不得,但细细想来,孩子对于名字与年龄这两个概念还有些模糊。后来在上课的时候也经常出现类似的问题。有一次我问大家:“今天是10月8日,明天是几号?”有的孩子回答:“明天是10月7日。”记得在一个星期五上午我告诉孩子们下个星期一带上彩笔来,好多孩子在星期五下午就拿来了彩笔。有一次我问一个星期有几天,好多孩子回答:“一个星期有一天”。针对这些问题,我一方面与家长联系,教给他们在家中训练孩子听懂话的方法,从让孩子做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另一方面,我先把上面的问题解决了,同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与孩子们多交流,也是从最简单的做事情入手,比如说:书归位,铅笔归位,帽子围巾手套杯子归位,凳子归位等。讲故事的时候随时提问,让孩子猜答案,最后复述故事所讲的道理。在讲每一课的时候,每一课的题目与目标领着孩子们读,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学会听,听的过程中琢磨懂,懂了之后再把心中明白的意思表达出来。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有了明显的转变,原来一声不吭的现在开始举手了,原来课堂上举一次手的,现在只要老师提问题就举手发言,原来只在课堂上发言的,现在下课之后还要到我面前说出自己知道的问题,而我也是不厌其烦地听他们的表达。在这个时候,作为老师是不能有厌烦的情绪的,每一次都要认真听孩子们把话说完,否则会打击孩子表达的积极性。现在三个月过去了,认真倾听表达最好的就是尚敬阳和宋楠,在老师讲故事和听录音故事的过程中,随时的提问基本上都能回答的很完整,这说明他们在一直倾听。张正、刘桃夕、孟佳瑶、甄佳、武娟、李林、王志伟、李娜、王晶等复述故事道理时能完整表达。安宇、周静、张浩楠、李嘉钰、张正东、李佳浩、刘晨曦、薛文瑞、张佳彤等上课积极发言,张璐、王慧、朱志成、高佳悦、于剑红由原来的不说话,现在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了。最近孙佳成也有了转变。而这些孩子的变化,也是循序渐进悄然发生转变的。其中没有写到的孩子也有不同的变化。每当孩子们有了一点儿变化时,我心中的喜悦是难以言表。
这些年来,每天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从来没有间断,而今年,在讲完每个故事的时候根据题目做动作也使孩子们记住了47个成语。每讲一个新故事之前总要把前面的成语进行演示,这样也为孩子们认真的倾听与表达奠定了基础,在日积月累中,孩子们也就自然明白了认真倾听有利于表达的重要性。如果长期训练,就会使孩子们养成在倾听中提高表达能力的好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