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国道是东起西宁,西止喀什,横跨青海、新疆两省份,总长为3036公里的一条国道公路。因为要去水上雅丹,只是沿315国道,走了小柴旦至乌素特水上雅丹230多公里的这一小段。但就这短短的不足全长10%这一小段,让我大为惊叹:惊叹其地貌奇特,惊叹其广袤苍凉,惊叹其波澜壮阔。这全长三千多公里的315国道得有多少地质地貌、壮美景色让我惊叹和赞美呀!
这里说波澜壮阔,不是说江河大海的波涛汹涌,而是说315国道在广袤苍凉的柴达木盆地上,上下起伏,如大海的波浪一样大起大落。315国道限速70公里,因为行车稀少,路况又好,跑个百把公里也觉不着多快。但是,因为起伏太大,向下行驶如跳崖,向上行驶如登天!
看着壮观,跑着危险。
从坡顶向下行驶,因为坡度太大,看不见对向行车;从低谷向上登顶,快到坡顶时,车头上扬,同样看不见对向来车,生怕对向车辆违规占道造成对撞。故此,初下和登顶时特别紧张,把车速控制在一脚制动的范围,防止对向行驶的“楞头青”违规超车造成事故。
上行时直插云霄,下行时万丈深渊,一直在谷底与坡顶间“随波逐流”,这样的道路也算是一种特殊的“天路”。
道路一路向西逐渐插入柴达木盆地的中心地带。路边地貌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一会是层峦叠嶂的垅岗丘陵,一会儿是茫茫无际的戈壁荒滩。一墩一墩的骆驼刺算是唯一的绿色植物!
有时是茫茫无际的连绵沙丘。大路通天,沙丘漫漫,道路的尽头还是连绵不断的黄沙吗?
一路行驶,没有城镇,更没有村庄,遇上车辆都很亲切。车辆在广袤苍凉的大地上疾驶,路边出现了一个个、一群群数量庞大、姿态万千的土丘。
这就是柴达木盆地著名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意为“具有陡壁的土堆丘”,也叫“风蚀林”、“沙石林”,是一种奇特的风蚀地貌。柴达木盆地腹地的雅丹地貌面积巨大,约有200平方公里。
当雅丹群被上涨的湖水围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上雅丹”就形成了。
这样壮观无比的水上雅丹,就分布在315国道沿线的一侧,行驶在茫茫柴达木盆地上,突然见到如此富有生命、如此壮丽的锦绣画卷,哪个不怦然心动?
令我心动的不仅是这段“波澜壮阔”的道路,不仅是那些无边无际的连绵沙丘,不仅是美如锦绣的“水上雅丹”,还有从西宁至喀什这整条315国道三千多公里的西部壮美风情!
(315国道,无人区地段漫长,起始上路油箱加满,一路行驶见加油站就必须加满)
加载中,请稍候......